时间:2014-04-30 来源:文化产业月刊
传文化 出实效 筑新梦
——华策影视“走出去”的成功之路
“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是国内第一家旗帜鲜明地提出扩大制作能力、扩大电视剧市场占有率,并最终探索对综合性内容进行国际化运营的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辛开拓和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司已累计将8千小时的作品发行授权至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海外销售额达600万美元,持续保持民营影视企业海外收入第一的优势,又新拓展蒙古、印度、斯里兰卡、伊斯坦布尔、阿拉木图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华语电视剧生产和供应商,连续四届(八年)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说:“让华策走向世界、让华流改变世界是华策不懈的追求。”
“走出去”初见成效
华策影视一直是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自成立之初即以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眼光瞄准海外市场,长期坚持文化“走出去”战略。
2013年,公司海外发行剧总量为3242集,时装剧集数为1184集,占总发行量的四成;拉美的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拿马、波多黎各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现代剧发行量达138集,在当地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多部精品剧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42集精品年代大剧《中国往事》于2009年9月在韩国首尔荣获当届“首尔电视节”的“最高大奖”;36集电视剧《倾城之恋》女主角陈数,入围2009年9月韩国“首尔电视节”,与海外多个国家的出色女演员角逐“最佳女主角”奖项;《分手合约》作为2013韩国电视节闭幕式献映影片播放。《中国往事》、《倾城之恋》、《万卷楼》等剧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华策影视同时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出口前十强、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013年,华策把现代题材新剧《全家福》、《大当家》、《火线英雄》、《一克拉梦想》、《百万新娘之爱无悔》、《幸福的面条》、《棋逢对手》、《结婚前规则》等;古装新剧《天龙八部》、《鹿鼎记》、《封神英雄榜》、《大汉贤后卫子夫》、《新施公案》等发行到台湾、香港、越南 、柬埔寨、新加坡、菲律宾、拉丁美洲、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而此前,华策已经将《抬头见喜》、《佳期如梦》、《命运交响曲》、《像傻瓜一样去爱》、《天涯明月刀》、《中国往事》、《倾城之恋》、《薛平贵与王宝钏》、《包青天》、《少年大钦差》、《流星蝴蝶剑》、《天师钟馗》、《绍兴师爷》、《新京城四少》、《新醉打金枝》等多题材电视剧发行至境外,在马来西亚“Astro”、新加坡“新传媒8频道”、越南“Today TV”、柬埔寨“PPCTV CH10”、非洲“四达时代中文台”、韩国“中华TV”等国家和地区的频道热播。
建全球最大华语电视剧联播体
华策深耕细作海外市场,积极挖发掘“走出去”的渠道和机会,目前已形成覆盖台湾、香港、越南、柬埔寨、新加坡、菲律宾、拉丁美洲、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等91个国家和地区的强大销售网。
项目策划方面,公司一开始便瞄准国际市场。每一个自制项目,力求从选题到剧本创作、主创班底的搭建、拍摄直至后期制作,都以是否具备发行全球市场条件为导向。早期制作的《聊斋先生》、《风流少年唐伯虎》、《少年大钦差》、《中国往事》、《包青天》以及大量的青春偶像剧等,都在题材的国际化以及主创、主演的国际性上充分考虑。后期制作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在音乐、特技、动画和配音等环节采用香港、台湾、韩国等海外制作团队,制作技术上逐步达到国际标准。
公司在坚持华语与非华语市场拓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渠道、加强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2013年启动了全球华语电视剧联播体项目,开辟华语影视向全球传播的新文化之路。
项目计划在未来3-5年,投资3亿元,以自主建立和联合运营等方式,控股联合至少10家以上渠道运营商,建设覆盖30个国家以上的华语电视剧播出平台,以优秀的华语电视剧为主要播出内容,搭建全球华人共享的跨时空精神家园,加强文化产品国际传播网络体系建设。华策已和香港TVB、美国Echo Star平台、新传媒集团、罗马尼亚曼陀罗等公司洽谈,开展面向澳洲、加拿大、欧洲等地区的频道落地工作。
2013年12月,公司与东方嘉禾签署合作协议,在美国YOUTUBE平台创建了“华策剧场”专区。让海外华人通过正规渠道看到了华策影视制作的高水准、高清版电视剧。2014年1月1日,公司又和美国覆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SIMUL TV正式签约,建立“CHINA HUACE”剧场频道,面向海外华语和非华语观众,实现以汉语配音,英文字幕播出,成为国内首家以华策影视命名的海外华语频道。
赵依芳说,2014年将继续加大“CHINA HUACE”的推广和搭建力度,根据不同的节目进行不一样的宣传推广,以“华语电视剧联播体”带动中国影视对外的关注,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理想。
搭建产业大平台 促进影视业国际化发展
华策影视联合杭州市、海宁市共同合作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是广电总局批复成立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园区,其目标即是积极探索推动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新方法、新途径,希望打造成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和出口产品译制的重要平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我国影视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影视产品传播交易平台——2013中国(杭州)电视剧节目推介会
作为搭建影视产品传播交易平台的重要抓手,我国电视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节目交流、交易会展——中国电视剧节目推介于2013年11月3日-5日首次从北京移师杭州举办。盛会吸引了海内外近400家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制作、播出机构、近2000人参会;交易额达58亿元,成为推介会举办以来最具规模、最火爆的一届,大力推动了影视产品的国内外交易。目前,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与实验区正在共同争取秋推会永久落户杭州。
影视产业人才培育平台——华策育才基金
实验区设立公益性人才培养项目,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省广电局、省人事厅选送一批影视专业人才前往好莱坞、英国、香港等地知名传媒大学学习,实施国际化影视产业高端人才培养,整体提升浙江省影视文化人才的国际化理念。
第一批17名学员均是从浙江省影视行业中挑选而出的精英翘楚,于2013年11月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听取了海外专业人士的《影视市场营销》、《消费者市场需求》、《植入式营销》等课程,并赴CNN、NBC、迪斯尼、索尼、福克斯、米高梅等六大影视公司实地考察,接轨国际的教学让学员们更加了解了走向国际的办法。目前,第二期人员培训工作目前正在筹备中,将于5月启动。
影视产品译制平台——影视译制基地
出口影视剧,首先需要攻克语言障碍。实验区自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成立译制中心以来,开展了影视译制、海外推广、通用和非通用语教材及中文教学、语言译制软件等系列国际化业务。2013年,译制中心成功完成十八大献礼剧《妈妈的花样年华》和《老爸的心愿》斯瓦西里语的译制工作;国家广电总局的文化输出工程《婆婆来了》的英文版和法文版的译制工作,并获得国际台颁发的“中国优秀影视作品走进‘亚非拉’贡献奖”。
针对一些译制难度较高的古装武侠剧,如《天龙八部》等,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了海量的资料,聘请专家探讨,并在海外购买专业的翻译出版物进行参考,以处理剧中台词的各种技术难题,实现最大程度的、符合原著精神的译制工作。
此外,基地完成了27部电视剧片花,7部电视电影、352集电视剧等的台词本翻译以及344集上英文字幕工作,66部影视剧的系统梳理节目英文名称、重新校对简介工作,受到海内外影视行业客户的好评。
融合节展和论坛创新营销 提升国际影响力
公司每年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影视节展近20场,包括美国NATPE电视节、香港FILMART、法国戛纳电视节、法国MIP TV、匈牙利电视节、上海电影电视节、韩国BCWW、北京国际电视节、台北电视节、日本TIFFCOM、新加坡AFT电视节、波兰“中国·浙江电影周”等知名节展在内的国际性节展10余场,在香港电视节、法国戛纳电视节上设立了面积达上百平米的特装展台。华策已在海外影视市场积累了高度的品牌美誉度,是国际影视市场最知名的华语影视企业之一。
华策还坚持以节展与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营销,连续多年在各类影视节上举办高端品牌论坛,通过各种专业平台和渠道建立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积累广泛的国际市场资源,为华策的进一步国际化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影视剧资讯和交易平台的香港国际影视展,每年都会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参展。自2012年开始,华策影视每年在香港国际影展中组织举行香港·华策论坛,着力打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彰显中华文化强大魅力。2012年“华策影响中国·华语改变世界”、2013年“品味东方文化·创赢全球市场”及2014年“华剧风·中国梦”连续三届的华策香港论坛齐聚行业资源和大佬,在国内外享有高知名度,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多家海外知名媒体的报道和好评。
为了更好拓展国际市场,华策重点策划打造“中国皇帝”、“中国皇后”、“中国新武侠”三大双语剧系列,用国际理念创新手法拍摄,讲述中国那些励精图治的好帝王、贤德治天下的好皇后及中国经典武侠的故事,按英汉两种语言,两个版本分别面向国内与国际市场进行发行。这些剧目均启用国际化顶级创作团队,和港、台、日、韩以及中国大陆具有国际传播潜质的演员,采取汉语、英语双语剧创作,按华语、非华语两个方向推向市场,从题材表达、主创班底、后期制作和国际化包装和推广上都实现了创新。
文化“走出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赵依芳说,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华策将专注于优化传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力争在韩国、美国开设办事处,深入与韩国、欧美等影视市场的对接,强化与电视剧、艺人经纪的互动,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