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规模为1200亿元,中标利率为2.5%。同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规模为700亿元。
上次净投放规模超过700亿元,发生在2月21日的春节前夕,当时净投放规模为1600亿元。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表示,外汇占款持续流出叠加央行干预汇市,导致短端流动性偏紧,大行融出意愿减弱。隔夜质押回购利率从7月底1.4%已上升至1.72%。央行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压低短端资金利率意图明显。
受到资金外流以及当局可能入市干预汇率的影响,7月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和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出现同向明显下降。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央行外汇占款为连续六个月负增长,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纪录。
在流动性相较收紧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也出现明显上升。8月1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上升4.4个基点至1.745%,这是隔夜Shibor连续第30个交易日上升。8月18日,除6个月期Shibor,其余品种利率均出现上涨。
7月1日,隔夜Shibor报1.2570。经过一个多月的上涨,隔夜利率已经上涨了488个基点。
李奇霖认为,逆回购之后可以继续期待降准。此举意味着央行已经注意到短端资金面的紧张,为了平抑资金面紧张,后续更多大招应该是可以期待的。短端资金面低位且预期稳定是银行信用扩张重要前提,因为信用投放会形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结构,会增加对短期流动性拆借的需求。如果货币市场利率偏高或者预期不稳定,金融机构为实体信用派生的意愿就会减弱。
同时,7月、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更大力度的宽松仍有必要。只要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扭转,央行的干预行为可能对流动性产生持久性冲击,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势在必行。
他表示,资本外流会使得银行负债端一般性存款收缩,导致金融机构负债端长期稳定的流动性匮乏,为了不影响金融机构信用派生的能力,也需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