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简政放权力度加大 创业者迎政策“风口”
发布日期:2015-05-2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以服务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

  “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用改革的办法搭建更优创业平台,用市场的力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在5月19日举行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讲话再次显示出本届政府推动创业的决心。

  “本届政府推动创业的原因有二,一是缓解就业问题,二是经济转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教授薛镭说:“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相比,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创新成为了重要驱动。新的产品、技术、创意、服务模式亟待出现。”

  中国经济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当务之急是要寻找新引擎。而本届政府已给出了答案:在改造传统引擎的同时,打造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简政、放权、补贴

  2011年,大学刚刚毕业的张威(化名)从国企辞职,加入了创业者的队伍。他和朋友一同开办了一家留学机构。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很累。不光事情多,报税也麻烦。”张威说,但是近两年,比原来方便了不少。

  “我们现在每个月月初需要报3种税,国税、地税和个税。流程也不是很复杂,一天即可以完成,而且现在在网上就可以完成报税。”张威说:“对于小公司,其他政策也比较有利。一是公司月收入如果不到3万人民币,当月税务即可减免。二是企业所得税,按照规定,税率为25%,但是如果每月毛利润不到20万人民币,每月只需要缴纳10%。”

  张威的企业获得的优惠政策来自今年2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其中包括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

  而这只是本届政府诸多支持创业的“手段”之一。通过梳理近两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支持创业创新的调控思路日渐清晰,即简政放权、减负减税、激励创业。

  简政放权——清除阻碍创业的制度障碍

  2014年全年,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超300项。今年2月6日的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提出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着力解决政府监管弱的问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除去减免税费、取消和下放审批以外,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支持、财政支持、信息建设等多方面均予以政策倾斜。

  减负减税——大力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成本

  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政府今年同样特别注重减轻企业的税负。仅2014年一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企业提供的“减负大礼包”就有近千亿元。

  激励创业创新——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无论是去年4月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还是今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体现了本届政府扶持和保护创新创造的发展思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的发展,让创业渐趋活跃。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亟待通过创新寻找发展新路径。而创业企业往往比成熟的大企业更具创新性,这些创业企业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新兴力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杨德林表示:“推动创业和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途径,更是根本途径。没有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句空话。”

  众创平台

  实际上,除财政补贴、简政放权等传统政策外,新的提法与工具也已面世。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夫增认为,对于这一轮创业潮,重要推动在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

  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今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这一概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众创空间”的概念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具之一“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对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在今年五一假期,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

  不难看出,在其余政策手段仍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本届政府开始发力构建创业服务基础设施。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国家高新区115家,园区注册企业超过50万家,仅中关村新增科技企业1.3万家。

  而目前,“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孵化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认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必须重视“众创空间”的发展。何谓“众创空间”?就是在研究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创新车间等基础上,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文化和资源共享空间服务的新型创业孵化模式。

  “创业服务已经变成了一个产业。以前中国的创业孵化器基本由政府创立,而近几年,这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赚钱、盈利的行业。所以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从事这类工作。这是一种‘孵化+投资’的新模式和新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创业生态。”赵夫增说:“现在的形势确实变化很大,原来的孵化器都是公益性质的,旨在培养创业生态。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很多民营企业都在涉足这一领域,而且做得不错,既能赚钱,对企业的孵化也很专业。”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以创业的方式做孵化器。现在的一些政策仍然是需要加大力度的。”赵夫增说:“支持方式可以转变,原来只是支持一个企业,现在可以支持这类平台,这样的支持效率更高。许多政策工具可以用在这个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副主任葛玮说,这一引导基金改变了过去以行政拨款支持新兴产业的做法,而是采取市场机制,把政府基金分散投到相应的其他基金中,起到了一个“母鸡”带动众多“小鸡”的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的积极性。据测算,财政投400亿元,可能带动2000亿元的社会资金跟进。

  下一个十年

  与此同时,中国的下一个创业潮正在酝酿中。

  “未来关于中国的创新、创业更应关注‘中国制造2025’。这一领域会得到很多的发展支持政策。”薛镭说。

  今年5月初,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面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10个需要得到大力突破发展推动的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农业机械装备。上述产业在未来或将得到政策的极大支持。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很多思路,源于创业者的创新与开拓。”他认为,这些来自创业者的新点子、新创意将以点石成金般的神奇“魔力”,汇聚起中国经济新一轮推动力。

  “一个高端的主导产业的下游就能产生很多的中小企业。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前的发展模式。在原来,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以单一的国企为主。在现在的模式下,企业除了主导产品,还会需要包括大量的服务、零配件等,这就会衍生出很多的中小企业。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式。”薛镭说:“比如我们的大飞机制造,未来,和大飞机生产的配套企业会很多。随着我国大飞机产业的逐步成熟,未来可能带动一大批企业的出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业模式在变革,创新的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转变。这种变革会为制造业的赶超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将会极大地激发我国制造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氛围的协调,会催生一大批有活力的、高成长的中小制造企业群。


 
 
上一篇:政府大力扶持 新材料产业将入“快进”期 下一篇:宁波公积金新政落地 首房首付降至二成...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