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29 来源:文化产业月刊
4月10日,戛纳传来捷报。在4月7日-10日举行的第51届戛纳电视节上,浙江展团共计接待来自近20个国家的影视专业人士和进口客商,进行超过50场的专业洽谈。现场成交订单10余个,初步达成签约意向20余个,涉及金额约2000万元。
其中,格鲁吉亚一口气采购了华策影视的三部剧作,这也是中国的电视节目首次“走进”该国,而泰国和越南购买的华策影视《鹿鼎记》则创下了浙产电视剧海外销售价格的历史新高。
戛纳的“成绩单”正是浙江文化积极“走出去”的见证和成效。
3月18日,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的小说《解密》在英美两国同步上市。《华尔街日报》、《卫报》、《独立报》等西方主流报刊都对即将出版的《解密》英文版给予好评。美国《纽约时报》对麦家进行了深度采访报道,称其写作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性。
2013年10月17日,由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内海宁润禾影视有限公司和浙江凤仪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国电视剧《老爸的心愿》和《妈妈的花样年华》在坦桑尼亚开播。坦桑尼亚文化部部长在收看电视剧后说,中国的电视剧在我们国家播出,使我们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增进坦桑尼亚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而浙江金华邮电工程有限公司更是控股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第二大电视台——德隆电视台,使更多的浙江节目在境外落地。
如今,在美国,你能在电视上看到中南卡通出品的动画《乐比悠悠》;在英国,你能读到嘉兴商人出版的英文书《中国梦》;在法国,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沈石溪动物故事》已然登上了畅销书的榜单;在东南亚,青瓷、根雕等“非遗技艺”的浙江出品更是被作为文化精品在收藏流传……
这样的惊喜正伴随着浙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多。文化“走出去”,成了浙江文化最为重要、最令人自豪却也最令人期待的字眼之一。
来自浙江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文化服务出口同比增长48.9%,出口内容为视觉艺术、新闻出版物、动漫和游戏、广播影视、设计服务版权和其他文化相关服务。
近年来,浙江省把“走出去”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大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集中力量抓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如在法国、美国、德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举办的“浙江文化周”等,同时,以国际文化艺术节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积极输出文艺精品。2002年以来,浙江实施的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项目达1500多个,交流人次超过2.7万人,每年交流项目和人次分别以15%和51%的速度递增,目前已与10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与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交流关系。
文化“走出去”呈现给世界一个更加丰富多彩、人文荟萃的美丽浙江。
这些年来,浙江一手抓交流、一手抓产品,打造了一批既有浙江特色又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文化精品。“彩蝶女乐”、小百花越剧团的精品剧目、浙江青瓷展、中国丝绸文化展、景宁畲族的“畲家歌舞”以及长兴百叶龙、金华九狮图等20多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广受欢迎,获得了一致好评。
但亦有隐忧。“以前,我们的文化产品主要是‘送’出去的,而不是‘卖’出去的,‘送’固然是必要的,但长此以往,不仅会限制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而且还可能坐失巨大的国际文化市场。”刚刚从纽约成功演出归来的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说,“所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国际文化市场的研究,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努力打造适销对路的文化精品,用市场征服和感染更多的国外观众。”
对于讲述新中国破译家故事的《解密》受到英美追捧,麦家说:“可能是由于目前国外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比较少,基本还停留在诸如农村题材、政治题材上面,当他们发现我这本书时,便觉得很好奇。”
在海外市场拼搏十年的中南卡通董事长吴建荣说,他关于“走出去”的经验和体会就是:“坚持不懈,只要有好的作品,必然有好的回报。”他说,正是国际市场的历练,让中南卡通收获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的舞台。
华策影视的总经理赵依芳也在积极打造海外联播体项目,除了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她还想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文化产业发展中更多的国际机会。
浙江的文化经营者们正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文化展示、文化贸易、商演商展等,在世界的舞台上充分展示浙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实现我们的文化强省之梦、强国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