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浙江:转型升级新征程
发布日期:2012-08-30

来源:经济日报20120830

翻开最新的浙江经济报表,可以发现上半年大多数经济指标都要高于一季度,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其中,两个亮点不能不看: 

  一是投资增幅高。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加快,同比增长23.9%,比一季度增长6.9个百分点,逐月提速的态势近年来少有。工业投资2874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 

  二是能耗明显降低。在投资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全省单位GDP能耗却下降了6%,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也是近两年来的最好态势。 

  一高一低的数字背后,反映了浙江经济稳增长初显成效,也反映了浙江多年来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最近,浙江省政府又一次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新一轮“腾笼换鸟”的目标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腾笼换鸟”——持之以恒调结构的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0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突破3万亿元的省份。 

  但是,得风气之先的浙江在快速领跑30年之后,发展中的“制约之痛”也提前感受,“成长的烦恼”不期而遇。 

  早在2004年,全省用电统调负荷实际最大缺口超过700万千瓦,累计拉电损失量占国网公司一半,占华东电网的92%。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明显,发展不协调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增多。 

  按经济学的观点,全省总规模上万亿元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正是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口”。 

  面对提前到来的“关口”,浙江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烦恼”源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必须痛下决心“腾笼换鸟”。为此作出决定必须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事实上,探索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一直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近几届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对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研判,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适时作出重大决策,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 

  十届省委确立了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工作主线,为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了探索之路。十一届省委提出了“八八战略”,以“凤凰涅槃”的勇气、“腾笼换鸟”的举措、“浴火重生”的气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上新台阶。十二届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形成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最新目标,决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据记者了解,为实施“腾笼换鸟”,转变发展方式,浙江采取“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三大方略,用生态农业、精致农业代替传统农业,用新型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与此同时,一系列堪称“史上最严”的政策相继出台。 

  土地管理的从紧从严前所未有,工业用地的市场运作断然推出。在全面实行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制度基础上,土地区片综合价和工业用地实行“双控”。 

  调整产业结构,制定节能规划。省政府列出节能节电的明细单,6个重点领域10项发展重点,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耗电、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据统计,仅2005年,全省共实施节电改造项目660项,节电约21亿千瓦时。同时,浙江率先实行紧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对六大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改革。宁波、绍兴、舟山等市率先开展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价格改革,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落子嘉兴,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水丽水。翻开最新的浙江经济报表,可以发现上半年大多数经济指标都要高于一季度,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其中,两个亮点不能不看: 

  一是投资增幅高。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加快,同比增长23.9%,比一季度增长6.9个百分点,逐月提速的态势近年来少有。工业投资2874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 

  二是能耗明显降低。在投资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全省单位GDP能耗却下降了6%,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也是近两年来的最好态势。 

  一高一低的数字背后,反映了浙江经济稳增长初显成效,也反映了浙江多年来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最近,浙江省政府又一次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新一轮“腾笼换鸟”的目标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腾笼换鸟”——持之以恒调结构的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0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突破3万亿元的省份。 

  但是,得风气之先的浙江在快速领跑30年之后,发展中的“制约之痛”也提前感受,“成长的烦恼”不期而遇。 

  早在2004年,全省用电统调负荷实际最大缺口超过700万千瓦,累计拉电损失量占国网公司一半,占华东电网的92%。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明显,发展不协调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增多。 

  按经济学的观点,全省总规模上万亿元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正是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口”。 

  面对提前到来的“关口”,浙江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烦恼”源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必须痛下决心“腾笼换鸟”。为此作出决定必须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事实上,探索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一直是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近几届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对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研判,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适时作出重大决策,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 

  十届省委确立了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工作主线,为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了探索之路。十一届省委提出了“八八战略”,以“凤凰涅槃”的勇气、“腾笼换鸟”的举措、“浴火重生”的气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上新台阶。十二届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形成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最新目标,决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据记者了解,为实施“腾笼换鸟”,转变发展方式,浙江采取“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三大方略,用生态农业、精致农业代替传统农业,用新型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与此同时,一系列堪称“史上最严”的政策相继出台。 

  土地管理的从紧从严前所未有,工业用地的市场运作断然推出。在全面实行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制度基础上,土地区片综合价和工业用地实行“双控”。 

  调整产业结构,制定节能规划。省政府列出节能节电的明细单,6个重点领域10项发展重点,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耗电、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据统计,仅2005年,全省共实施节电改造项目660项,节电约21亿千瓦时。同时,浙江率先实行紧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对六大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改革。宁波、绍兴、舟山等市率先开展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价格改革,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落子嘉兴,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水丽水。 

“进、退、加、减”——因地制宜谋升级的妙招 

  浙江有500多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涉及175个行业、24万家企业,但普遍是“铺天盖地”多、“顶天立地”少,多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腾笼换鸟’就是要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 

  地处杭州滨江区白马湖畔的柴家坞,原本是个小山村,如今却是农居SOHO。极目远眺,整座村庄背靠青山,静谧而又流淌着时尚的气息。2008年,杭州市决定利用白马湖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创意产业为基础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距离柴家坞不远,便是浙江省第一家由建筑业进入动漫产业的民营企业中南卡通。 

  走进中南卡通,仿佛进入漫画的世界。在总部二楼,近千平方米的展厅内,数十台电视机正在播放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电视台购买的中南卡通的动画片。 

  “只有原创才能打出自己的品牌。”中南卡通董事长吴建荣告诉记者,中南卡通目前已原创动画片35部,年产动画片数万分钟,先后进入63个国家和地区的播映系统。去年签订的海外销售合同占全国动漫企业自行出口交易额的80%,居全国动漫企业之首。 

  昔日的小山村变身为令人憧憬的创意园,原先跟砖瓦打交道的传统企业转身涉足动漫产业,这是杭州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带来的变化。 

  2008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579.86亿元,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现代服务业的“头把交椅”。未来5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超过12%。 

  与杭州异曲同工,东海之滨的宁波市依靠新体制牵动,新机制驱动,新产业拉动,打出了一套“进、退、加、减”的组合拳。 

  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绿色云计算产业基地到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集聚区,再到数十个海洋经济大项目落户,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起云涌。去年10月,浙江造船公司两艘全球首制海工船如期交船,“浙江船”首次进入国际顶级海洋工程船领域。如今,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一海工船订单的浙江船企,将在世界造船业新一轮洗牌中,成为全球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仅去年一年,就对379家企业下达了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一年可减少用电10亿千瓦时、用能53万吨标准煤。 

  加——搭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去年底,历时5年,投资10亿元的宁波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在建设过程中,十大平台已累计服务企业15万家,为上万家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近1.4万笔,担保总额240亿元。 

  减——千方百计为企业轻费减负。在原有取消、暂停、降低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去年又取消了31项收费项目,至少为企业减轻负担150亿元左右。 

  “腾笼换鸟”,“腾”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企业,“换”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体制机制和新的增长方式。2011年,宁波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继2010年跃居全省第一位后又迈上新台阶。 

  创新驱动——“技术领先”转方式的途径 

  201258日,正午时分。以色列一家科技工业园内,一个500平方米的巨形反射碟,在20001的高聚光比之下,朝向大地发出灼灼光芒。耸立在反射碟旁侧的巨大管路中,高温蒸汽透过微微打开的阀门发出滋滋声响。 

  这是世界首个超临界并联塔式太阳能发电的示范样机,研发者之一是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三花集团。 

  三花是国内空调制冷元器件的领军企业,经过20多年的打拼,主打产品四通换向阀的全球占有率已达60%。为了进军国际太阳能热电领域,实现新能源的再突破,三花一改原先“成本领先”发展战略,迅速转向“技术领先”,出资千万美元入股当地一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热技术研发企业,拥有碟式太阳能热电项目在中国的推广营运权和制造整合权。 

  事实上,从“成本领先”转向“技术领先”,三花只是一朵浪花。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腾笼换鸟”,一直是浙江近年来始终不渝的追求。 

  据统计,仅2010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就达121亿元,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830亿元。 

  20054月,浙江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袂主办先进制造业技术合作与交流大会,为产业界与科技界携手合作搭建舞台。当场签约的200个项目中,技术合作项目171个,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0个,涉及178家企业、116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及17个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覆盖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改造、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毋庸讳言,政府做媒让产业与科技“联姻”,谋求的就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会上推出的10个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项目是一种探索,目的是通过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撑,构筑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等专业化的中介服务。 

  有关专家评价认为,这种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浙江原有的块状经济相配套,是继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机制优势、块状经济为载体的集聚优势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的营销优势之后的浙江经济新优势。 

  如今,这种新优势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形成了理念、技术、人才和资本融为一体的创新体系。 

  理念——浙江的创新有明显的产业倾斜特色。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把发展海洋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技术——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通过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占比,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取得长足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人才——全省自2009年实行“千人计划”,先后引进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419名。3年来,这些人才或创办公司,或开发研究,为浙江创造财富160多亿元。 

  资本——浙江企业在创业板中表现突出,而创业板的鲜明特点正是服务创新。借助资本市场的推动,浙江企业获得更快发展。在全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5席;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44席,均居各省区市首位。 

  “腾笼换鸟”作为浙江转方式、调结构形象称谓的战略,带给浙江的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还有发展环境、发展质量的明显提升,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共融的科学发展新风正劲吹浙江大地! 

 
 
上一篇:2013艺术品市场:在调整中前行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