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担保行业应朝向对社会有益方向发展
发布日期:2012-08-13

2012-08-13文章来源: 三秦都市报

担保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工商行政部门的批准下,在西安市呈蓬勃发展之势。据资料显示,陕西省现有非融资性担保公司400多家。面对不断涌现的担保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引导其在法治轨道上正确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为民众创收致富做贡献的新兴行业?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首届“陕西省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西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西安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唐震。  

对担保公司应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唐震教授认为,从西安经济社会的需求以及民间投资、信贷领域信用成长不足的现实看,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出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减少了投资风险,增强了资本信用,起到了融通资金、服务社会、利国利民的效果。因此,对于整个担保行业来讲,应该在态度上给予呵护,在政策和环境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在这方面,外省有的地方还采取奖励措施予以扶持,比如在担保公司每年对本地中小企业完成借款担保量达到一定数额时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对于刚刚起步的担保公司,应该加强引导和规范,使其健康成长;对于那些违规违法的担保公司则应依法给予严厉惩戒。总之,对于整个担保行业而言,既不能一刀切的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是在规范、教育、引导加惩治的前提下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目前,西安市正欲打造成为西部金融中心,这无疑是西安市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的前置条件。国际大都市大多数都有自己成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比如纽约、香港、上海等都是成功范例。担保行业的兴起,能够有力的助推西安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成熟和完善。唐震教授认为,任何大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中小企业的成长阶段,而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先天的原因,从大的金融机构难以得到资金支持,解决资金难题的一条重要渠道就是如何把民间资金开发出来,投入到急需的社会经济领域之中去,担保公司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资金中介机构,其积极意义和高效性是十分明显的。  

规范和引导担保公司  

走向健康发展目前,西安市场上的担保公司新兴的比较多,大部分处于成长期。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无论是经营者本身还是社会各界都处在认识和探索阶段。唐震教授说,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难免鱼龙混杂,对于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或不良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将会促使这个行业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对此种治理,整个行业应该持欢迎态度,因为这对担保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良性保护。另一方面,担保行业作为开发民间资金的一个平台,是一种有效的信用机构和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绝不能把担保公司简单等同于非法集资。这一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成立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回答。  

其次,广大群众也应加强学习和掌握各种投资知识,培育自己成熟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技能。学会区分正常担保业务和非法集资。弄清什么是创业投资公司,什么是担保公司,不能把二者弄混了;同时还要明白某个行业中的某个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并不等于整个行业都是非法的。  

市民应学会理性理财就此而言,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前景。其标志是:为规范和维权中国非融资性担保机构产业化的发展,中国投资担保专家委员会对全国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了六次全面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全国资深专家权威意见、召开两次全国性研讨大会的基础上出台了《全国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并于201261日起正式实施。该文件共七章二十七条。对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性质、机构设立、准入条件等重大原则事项,给出了明确答案和准确界定。这个文件的出台,给今后担保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将使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结合《担保法》、《物权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相信,只要依法合规,认真从事担保业务,西安乃至全国的担保行业就会迎来一个稳健发展的新时期。  

为此,唐震教授最后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政府监管市场应逐渐趋向规范化、常态化,切忌一阵风。一阵子紧一阵子松的运动式监管容易引起市场震荡和不公平竞争,影响甚至动摇业界的信心;第二、企业界应积极推进行业协作组织的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发挥行业自我约束功能,捍卫整个行业的信用度,为政府监管分忧,促使本行业朝着健康、向上、对社会经济有益的方向发展;第三、市民应理性对待各种经营机会,冷静把握风险投资行为,学会应对市场大潮冲击,加大对经济法律问题的咨询了解,切忌盲目投资和无知状态下的利益诱惑。 

 
 
上一篇:2013艺术品市场:在调整中前行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