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6 文章来源: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在商务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实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
一、 上海市融资租赁业基本情况
融资租赁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实物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形式,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交叉行业。大力推进融资租赁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加快商品流通、扩大内需、促进技术更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业,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四个中心”,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上海良好的市场环境、发达的专业服务市场、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也为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随着融资租赁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各类社会资本纷纷进入融资租赁行业。上海融资租赁业一直以“依托市场、专业精耕、平等竞争”为宗旨,产业资本型、金融资本型及独立资本型等各类资本兼具,内资试点、外商投资、金融租赁等由不同部门监管的融资租赁企业整体发展良好。融资租赁业总资产规模和业务领域逐步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升,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业务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经营实力不断提升。截至2011年底,上海全市共有各类融资租赁企业82家,其中: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8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70家、金融租赁企业4家;资产总额2486亿元,同比增长66.4%;净资产417.6亿元,同比增长91.8%;投放额达1541.4亿元,同比增长53.5%;业务收入169.9亿元,同比增长66.8%;实现利润51.4亿元,同比增长71%;从业人员约4347人。
2、租赁资产行业分布广泛,租赁服务领域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上海融资租赁资产规模达到2054亿元。从产业来看,融资租赁已经广泛渗透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从行业来看,航空、船舶、工程机械、医疗设备等行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并逐步拓展到印刷、节能环保及水电设备等领域,有效地扩大了相关行业的投资、生产和消费。如中航租赁在大力开拓飞机租赁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船舶租赁与设备租赁业务;安吉租赁在经营集团汽车相关业务外,船舶租赁、节能环保、设备租赁业务也齐头并进,快速发展。
3、业务专业化程度提高,中小企业服务加强。上海融资租赁在经历了单纯的“贷款加销售”的运作模式后,逐步转向融资租赁业务的专业化、差异化和标准化发展。如中航租赁在能源、纺织、医疗、冶金等行业开展了以专业化为特色的条状租赁服务,通过扶持重点企业带动了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面对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需求,融资租赁企业日益注重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力度,积极设计研发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融资租赁产品。如安吉租赁已累计向300多家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超过21亿元,占公司项目投放额的63.41%;电气租赁累计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租赁服务,提供融资33亿多元,占到公司业务总量的约90%。
4、融资租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逐步延伸。融资租赁模式正在越来越深刻地融入企业的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厂商背景的内资试点企业不断探索和优化与集团厂商“战略合作模式”。如电气租赁建立“直通车”业务,加强双方战略合作、提升租赁服务效率、强化风险共管机制,建立与集团厂商联动报价机制。2011年,电气租赁促进集团内产品销售达10.53亿元。安吉租赁坚持“效益优先,按照市场原则推进协同”的业务发展定位,与集团内兄弟单位携手,共同做好产品涉及、研发和销售;金易达租赁通过产品设计、技术创新、融资创新等手段,以“不断优化现代建筑行业体系与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逐步完善建筑设备和交通运输融资租赁服务布局。
5、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融资租赁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把稳定资金来源、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实现稳健经营作为长远发展目标,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上,纷纷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如中航租赁采取租前行业分析、行业风控指引,项目调研、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事中风控和租后资产监督,建立公司全程、全员、全面风控机制。
二、上海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融资租赁发展规划》要求,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会同其它相关部门从政策推进、模式创新、环境打造、人才培养、行业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举措,主要体现为:抓住一个试点,推进一个创新、实施三个率先、培养一批人才、夯实三个基础。
1、抓住一个试点:即稳步推进融资租赁业实施“营改增”试点
2011年11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融资租赁行业也纳入试点范围。试点方案明确“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为确保改革试点顺利推进,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沪财税〔2012〕5号),明确对本市试点过程中因新老税制转换而产生税负有所增加试点企业,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作为融资租赁行业主管部门,多次组织调研,撰写专报报送市领导,反映企业诉求;并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并开展政策培训。随着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试点方案的不断完善细化,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将继续关注研究“营改增”对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影响。
2、推进一个创新:即推进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创新
今年以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金融办、海关、外汇管理、税务、财政、工商有关部门多次进行深入研究,联合推进在综合保税区率先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试点,制定出台了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设立SPV项目公司的政策,鼓励金融、内资以及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在综合保税区内设立SPV公司,支持SPV公司开展飞机、轮船和机械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目前,金融租赁企业和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已经设立的SPV公司已经达到20多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备并准备申请设立SPV。
3、实施三个率先,优化融资租赁发展环境
一是率先开展融资租赁经纪服务试点,完善融资租赁发展市场环境。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租赁协会在全国首次开展了融资租赁经纪服务的试点工作,举办了融资租赁经纪人培训班,迄今已有60多人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了经纪人执业证书,上海已成立了全国首家融资租赁经纪公司;二是率先成立了租赁行业调解中心,探索解决租赁经济纠纷的法律救济新途径,完善融资租赁发展的法律环境;三是率先实施洋山保税港区“保税船舶登记”试点,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保税船舶登记”的试点区域,进一步推动跨境船舶租赁等创新业务发展。
4、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一是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协调明确,将融资租赁行业纳入上海市引进人才行业目录,经认定后可享受户籍进沪政策,目前正在制定具体人才认定标准;二是指导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开展本市融资租赁人才培训和从业人员认证工作试点,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相关培训工作,拟在年底前实施。
5、夯实三个基础,强化行业管理
一是加强上海市融资租赁全行业监管。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本市融资租赁业统计制度,首次完成了全行业融资租赁数据统计,编写了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二是完善内资融资租赁试点管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内资融资租赁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内资试点企业统计制度和重要事项变更备案制度,建立了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信息库;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自去年起着手研究建设融资租赁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设具有政策发布、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专业服务、资产交易等功能的融资租赁公共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目前,公共信息交易平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接下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将继续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研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1、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品牌企业
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创新业务模式,研究建立与金融企业的合作机制;支持融资租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方式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有实力的融资租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形成一批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程度高、专业能力强的融资租赁品牌企业。
2、积极建设融资租赁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部市共建推进工作部署,积极争取各类政策集聚,在融资租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第一期成功运行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具有政策发布、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专业服务、资产交易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以平台为基础,逐步建设为政府部门、融资租赁企业、客户和专业服务机构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
3、加快培养融资租赁专业人才
一是加紧制定融资租赁人才认定标准,深入贯彻落实融资租赁人才引进政策;二是加快融资租赁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适时开展本市从业人员培训;三是加强融资租赁从业人员管理,建立融资租赁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管理制度。
4、完善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是研究制定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加强融资租赁业配套政策体系建设,加快制定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二是开展建立融资租赁行业征信体系的调研,建设专业的融资租赁征信平台;三是深入研究融资租赁有关物权登记制度,建立物权登记特别登记制度;四是逐步完善融资租赁信息统计和监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