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产业基金或是互保危机解决之道
发布日期:2012-08-02

来源: 作者:宏皓20120801

继去年夏秋之交高利贷危机席卷东南沿海之后,新近一轮由“互保联保”引爆的信贷危机眼下正在浙江上演。杭州地区有600家知名民营企业,近日联名上书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显然,眼下杭州出现大面积的民企资金链困难,大的背景是经济形势严峻、景气周期下行之际,过往严密安全的以“互保联保”为核心的风险控制体系正在坍塌。

  一、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畸形融资结构

  导致民企不得不走向“互保联保”的路径,根子上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畸形的融资结构:一来银行融资占据比例太大,股市、债券等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缓慢;二来小额信贷公司管控依然过严,国有银行垄断地位有加固趋势。这两大因素,逼迫民营企业不得不走向借高利贷、或者“互保联保”之路。

  二、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也是一个深层次原因

  从企业来说,没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飞速上涨、出口形势严峻、人民币大幅升值、融资日益艰难、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宏观面因素变动的影响,从而不能未雨绸缪进行收缩,当然是陷入困境的一个直接原因。但是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着漏洞,地方政府为把企业做大而推波助澜的行为,也是一个深层次原因。

  三、地方政府应通过产业基金出手化解担保危机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放大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构的导向效应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效应。

  政府引导基金不仅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融资链条的缺失,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也有利于形成资本运作氛围,改善区域投融资环境,。更重要的产业基金有助于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带动本地产业集群形成,能让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在一个地区打造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让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成为世界上的一流;让一个城市的核心竟争力别的城市无法复制。

  引导基金的作用除了送资金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引导性,充分借助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导基金运作模式因各地不同情况而异,通过设立政策性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金设立商业性投资基金,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验。

  四、用产业基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产业基金引导全国以及全世界的某一个行业的优秀企业部分到这个城市来,形成某个行业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城市把某个行业做成世界一流的产业。近年来,产业集群作为极具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要完善区域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地方政府应该进行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和资本供给改革,聘请一流的金融专家参与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形成配置高效、运行规范的融资机制和资金支持体系;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多加沟通,畅通银企资金供需渠道。

  五.浙江担保圈的危机化解之道

  浙江担保圈的危机化解应该放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进行。聘请专业的金融专家先作尽职调查,选择几个浙江有优势的产业,将浙江有优势的几大产业的企业放在整个浙江经济产业升级的产业链上;然后整合全国及全世界上这几大产业的企业、人才、技术吸引到浙江省来;浙江在这几大产业上建立多层次大规模的产业基金,引导这几大产业发展,同时由政府出面将这几大产业的担保圈的企业进行担保切割,并与银行谈判延期还银行贷款,等这几大产业发展壮大后再连本带息还给银行。产业基金扶持的这几大产业也要按照市场化的运作管理产业基金,产业基金的管理按照PE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严格管理,几年后这几大产业做成世界上一流的产业后再退出,这样产业基金的投资者也能获得非常好的长线投资回报。产业基金的专业化运作不仅能帮地方政府化解眼前的危机,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产业升级,同时也能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一举多得的上策。产业基金化解浙江眼前危机并推动产业升级成功的关键是产业基金的运作和管理以及产业的选择,必须在金融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六、用产业基金推动中国经济改革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正面临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已经过时了。中国现在各行业的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左右。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各行业追赶发达国家,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运用产业基金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用产业基金投资让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强做大,形成各行业的国际大品牌。产业基金可以在全球整合资源,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来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这种改革是不动声色的,各方势力都能接受,只在经济领域进行,而且是渐进的。

  (作者宏皓,原名章强,金融学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上一篇:文化部等多部门制定动漫游戏产业国标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