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浙商网综合2012年07月26日
因一家企业的资金链危机导致一批互保企业“连坐”的骨牌效应,引起浙江官方高度警觉。
7月25日,据东方早报记者从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上了解,该省将开展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排查,重点跟踪银行贷款依存度高、民间融资依存度高、生产经营不正常的企业,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与此同时,浙江银监局指导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制定《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关于建立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防止部分银行简单抽贷、压贷致使有互保关系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据悉,《指导意见》经两次浙江省银行业协会信贷业务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并先后三次向浙江省银监局征求修改意见。
根据相关文件,企业发生重大突发信贷风险,并同时满足融资银行超过3家,融资余额超过5000万元,保证融资占融资余额50%以上,为其保证的企业超过3家,或所处联保体、担保圈或担保链的企业超过10家的,可启动会商机制。会商时,将根据企业情况决定是否帮扶。对自身经营良好且有前景的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帮其渡过难关;对主业良好但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采取建议瘦身、逐步调整融资总量等挽救;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属淘汰落后产能或挽救无望的企业,让其平稳有序退出。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浙江银行业协会要求并确保被帮扶企业做出如下承诺:一是企业和实际控制人愿意向融资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等信息;二是企业主和实际控制人要表示对企业的负责态度;三是企业和实际控制人承诺不抽资、不转移财产等。
据悉,该项工作由协会信贷业务委员会负责解释,由浙江银监局监督执行。
浙江企业素有互保传统。有数据显示,该省企业贷款近40%为互保贷款。对企业而言,这是把“双刃剑”,在经济繁荣上行期可相互扶持、加快发展,到紧缩下行期,某些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便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风险。
就在去年年底,因金华东阳1家建设公司的资产被法院冻结查封,导致危机通过企业间的担保链条蔓延,大批企业遭银行集中抽贷,这些企业联名上书省政府,恳请帮助其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面临的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