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对话浙商:经济新政下的市场机遇与房地产市场走势
发布日期:2012-07-03

来源:世界浙商网 作者:徐俏俏20120701

 

630日,“浙商全国理事会6月主题聚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作了主题演讲,并与广大浙商共同探讨新政下的市场机遇与房地产市场走势,以下是她与现场浙商互动的内容记录。

 

问题一:如何看待中国人均住房现状和投资机会?

 

任兴洲:中国城镇的人均住房套数已经达到0.95套,相对来说水平是较低的,但是功能比较齐全,而且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指标去衡量,比如不要就用总量去看,虽然这个数据也有参考价值,但是比如杭州的房子拿去跟北京的房子去比行么?所以,在寻找市场空间的时候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实地考察,明确哪些才是你投资目的地,不同的城市面临的矛盾和总的套数的平均值是不一样的。

 

问题二:1998年中国城市开放各种购房按揭,汽车家庭购买市场化进程发展也带动了这么多年,未来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突破市场化进程带来发展的机遇,而不是4万亿刺激出来的?

 

任兴洲:当然有,未来中国还有相当大的投资领域要放开,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改革的进程相对比较缓慢。我们每年还有1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1个百分点差不多就是1千万人,这些人进来不一定是购买率很强的,但是也需要住房子,所以我觉得中国未来的住房市场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

 

除了房地产之外,其他空间也相当的大,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多人说要盯住战略性新型产业,我觉得对,但是我们的传统制造业,也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目前纺织业的转型升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制造到设计,原来单纯的给国外做OEM,现在不是简单加工衣服,而是为其他品牌做前端设计;二是在布局上,品牌中心放在沿海发达城市,把制造工厂转到中西部城市;三是营销渠道的变化,开始拓展自有营销渠道,培育经销商;四是重视品牌,开始深化创牌、护牌。

 

另外,中国的服务业未来的发展也将有非常大的空间,以及创意产业等也将有很大的空间。

 

问题三:应该如何看待GDP下滑?

 

任兴洲:虽然目前经济下滑的声音很多,但是有一个指标是大家没有提到的——就业率。虽然GDP低于8%,但我们的就业仍然比较好,所以现在给我们的政策回旋余地很大。

 

问题四:现在优质的资源相对倾斜于国有企业,会不会给民营资本产生一个不公平的投资环境?

 

任兴洲:不光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向关系国际民生的大项目倾斜,比如日本的核电,也是有政府比较多的资源给予。因此,此现象短期内可能无法改变。实际上我们的盘子很大,在这个现有的盘子里怎么来安排资源的配置非常重要。给予民营企业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肯定会提到日程上来。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需要细化,特别是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应该提高自己防范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

 

问题五:潘石屹曾把限购令比作麻醉药,同样的,现在房地产已经被打晕了,但在这一年的昏迷期却没有动手术,为什么?

 

任兴洲:有人讲,限购要用法律手段固定下来,房价上涨到什么程度的时候限购就要实行。限购并不是中国内地独有的。香港也开始限购了,不是香港人士不能在香港买房,因为最近大陆的投资者在抢香港的房子,认为抢的过高会对香港的稳定繁荣产生问题。台湾也有这样类似的政策出来。所以说,过度的投机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一定是畸形的。

 

中国未来的市场需求上,一定的管理是必要的,要把改善性的需求放一放。这次把改善性的需求也控制住了,打晕了以后确实需要动手术,动什么样的手术呢?短期内我们有一定的措施,但长效机制怎么建设是个问题。房地产是中短期有机结合的市场,泡沫太大可能还会引起社会性的问题,既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房地产带有再分配的功能,越是有钱的人先买房子就可以赚更多的钱,有进一步两极分化的可能,收入差距很大,房地产一定不能成为金融炒作的市场,所以这一轮的宏观调控有把房地产去金融化的任务,让它真正成为住宅。

 

问题六:国家保障房的建设规划很积极、很庞大,到底有没有钱和能力实现?

 

任兴洲:保障房是有不同的类型,有一些是可以解决的,比如经济适用房,建完卖出去款就回来了,可以形成自我循环,大体上有3%-5%的利润。另外是公租房,建完后政府长期持有,然后租给别人,这个在去年的1000万套里面占22%。当然,公租房的获得方式也是多样的,不是完全由政府来建的,完全由政府出资的只有一个,就是廉租房,而廉租房占的比例比较小。当然保障房的初衷很好,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如果真正解决20%不同程度的保障,结构相对会更合理。

 

(以上内容由世界浙商网记者徐俏俏整理)

 
 
上一篇:新年定有新气象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