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无抵押无担保也能贷到款
发布日期:2012-07-03

――浙江银监局推进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的实践及启示

20120630浙江日报文 / 杨小苹

 

 

  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找到合格第三方担保,一向是小企业融资的“拦路虎”,也是制约银行业深化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最大瓶颈。为破解这一瓶颈,浙江银监局近年来一直持之不懈地引导和推动辖内银行机构转变信贷理念,倡导信用贷款方式。特别是2011年以来,浙江银监局在全辖推动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不少银行机构开始在小企业信贷领域试水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业务,使越来越多的小企业得以跨入银行门槛,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到2011年底,浙江银行业(不含宁波)新增小企业信用贷款1952户,余额达33.5亿元。今年,浙江银监局又提出了新增2000户的目标。

 

  探索实践形成五种主要模式

 

  (一)以政银合作为基础的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由地方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专项存储于承办银行,作为银行发放小企业信用贷款的专项资金或风险担保基金,借款人除提供主要负责人连带保证外一般无需提供其他担保方式。在客户选择上,一般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申请对象的企业信用、资产状况、发展趋势、资金需求等进行初审,然后将初审合格的企业推荐给协议银行,再由协议银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分析和审批。如绍兴银行与当地经贸委、财政局联合推出的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嘉兴银监局会同市有关部门联合推出的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均由当地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专储于承办银行,由承办银行按11配套发放小企业信用贷款。杭州富阳市政府出资2亿元设立了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基金,与当地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各行分别存入风险基金各50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担保基金放大倍数控制在15倍以内,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帮助缺乏有效资产抵押又难以找到合格担保人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二)以网络银行为平台的电子商务系列信用贷款

 

  这种模式主要是各家银行以本行网络银行系统为基础,与诸如阿里巴巴等网络商合作,以电子商务小企业客户为对象,依据网站提供的电子商务客户信用档案,或采取追加网络联保的形式,对电子商务小企业客户发放信用贷款。如工行浙江省分行基于工商银行网上自助服务贷款平台——“网贷通”系统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有限公司联手推出的“易融通”小额信用贷款,专门为小额贷款客户开发标准化、自动化产品。客户提出贷款申请后,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客户评级和授信并告知客户贷款审批情况。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于20113月成立了“网络通宝”实验室,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力量,为小企业量身定制“网络通宝”新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向小企业提供200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深入推进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的“阿里·中信网贷宝”,通过引入网络信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担保难题,逐步形成“小企业网上信贷工厂”的信用贷款新模式。

 

  (三)以道义担保为内涵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这种模式以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为代表。台州银行发放的小本信用贷款彻底颠覆了银行业在贷款方式上的一贯做法,仅担保作形式审查。该行在小本信用贷款开拓项目初期甚至用“不准调查保证人”的方法来训练客户经理重视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于20071月推出道义担保贷款。所谓道义担保贷款,是指借款人、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具有道义关系的第三人提供保证而发放的贷款。道义担保贷款期限一般控制在3~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最高额度为50万元。

 

  (四)以经营状况为要件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银行对小企业客户经营状况的分析判断以及客户资信状况的跟踪监测,对小企业客户发放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但一般情况下仍须追加小企业经营主(法定代表人)承担连带责任。如广发银行杭州分行于20112月开始尝试开展个人信用贷款——“生意红”业务。该业务主要目标客户群为中、小企业的法人(实际控制人)或股东,以及个体工商户;客户经营模式以批发、零售为主;贷款担保方式免抵押、免担保;贷款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宁波银行杭州分行在小企业信用贷款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推行的“透易融”小企业信用产品,根据客户申请,允许其在结算账户存款不足以支付时,在银行约定的账户、约定的限额、约定的期限内,以透支形式取得信贷资金。

 

  (五)以信贷池动态调控为特征的小额信用贷款

 

  这种模式以渣打银行无抵押小额贷款为代表。该行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摒弃了传统单笔单户风险管理的模式:一是所有无抵押小额贷款客户均视为整体信贷池,据此进行成本收益核算;二是采取批量化、集中化、标准化的审贷模式;三是专设中小企业理财部门及支行中小企业服务团队;四是采取按月分期还款方式,既配合了企业正常经营现金流,便于企业分散还款压力,又减少了企业利息负担和到期一次性还本的资金流动压力。

 

  小企业信用贷款实践的启示

 

  启示一:依托政府支持是现阶段银行开展小企业信用贷款的“定心丸”。从辖内银行业开展小企业信用贷款的实践模式看,最具吸引力、适用面最广的仍是借助地方政府信用的银政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既符合国际上依托政府力量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惯例,也便于银行依托政府的力量防范和处置风险,银行因此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模式。

 

  启示二:破解信息瓶颈是推动银行开展小企业信用贷款的基础。能否切实掌握和了解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企业及企业主资信状况等相关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的意愿以及介入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深度,银行在发放信用贷款方面尤其如此。

 

  启示三:注重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主本身资信是信贷的本源。银行放贷的基本条件应该是企业诚实、守信,生产经营正常,能实现资金正常回流,即具有偿贷能力、偿贷来源和偿贷意愿。而采用信用方式授信最根本的是建立在银行对企业实力和经营情况的认可以及对企业主个人资信和能力的信任度上。长期以来,银行过于强调抵押、担保,形成了扭曲的信贷理念和信贷文化。这不仅使缺乏有效抵押物、找不到合格第三方担保的小企业融资困难,而且也客观上制约乃至削弱了银行信贷管理的能力。因此,倡导和推行信用贷款、注重第一还款来源和借款人资信条件,无疑是信贷本源的回归,也是切实破解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

 

  启示四: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未必高于抵押担保,关键在于风险的把控。实践证明,以企业自身信用为基础的贷款方式,实际上是对银行信用关系的回归,只要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把握准确,对企业主行为监测到位,其风险未必比抵押担保方式高。而且,在风险处置、不良贷款核销方面,具有较抵押担保方式更便捷的优势。从各家银行发放小企业信用贷款的实践看,出现风险的概率总体上较低。

 

  启示五:构建科学的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是小企业信用贷款可持续的关键。与传统的有担保、有抵押小企业贷款相比,小企业信用贷款由于风险缓释手段缺乏,出现风险后易于造成损失,经济资本占用较高。因此,如何准确地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评估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如何充分地搜集和掌握企业及企业主的“软信息”,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企业主行为及其生活的稳定性等,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关键,迫切需要银行机构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和当地实际的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又依赖于长期、大量客户信息数据的积累,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省政协常委、原浙江银监局局长)

 
 
上一篇:新年定有新气象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