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宏观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发布日期:2012-04-16

20120414见习记者 刘玉凤(新华社发)

 

首季我国经济(GDP)同比增长8.1%,高于全年7.5%的目标,但创下近三年来的最低增幅。国家统计局表示,首季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经济增速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同时,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下一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经济整体“软着陆”的趋势未变,为实现“稳中求进”,政府将采取更多的结构性宽松、刺激政策。

 

  ■增速回落但整体稳健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1.8%。同比增幅略逊于此前预期的8.3%,为连续第五个季度回落,且创下近三年来最低增幅;前次低点是2009年二季度的7.9%。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尽管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在继续回落,但是从多个角度观察,增长基本趋稳,呈现出缓中趋稳、整体稳健的特点。

 

  趋稳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从环比来看,GDP及工业生产增加值、投资和消费指标增速都是正的;其次,从能够较好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日均实物量环比指标来看工业产品还是在稳定增长:一季度日均发电量环比增长1.6%,粗钢日均产量环比增长12.4%,钢材增长5%。尤其是3月份主要工业品日均产量基本上创出了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另外,从景气指标来看经济也是在企稳回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在50%临界值以上,3月份达到53.1%,环比升2.1个百分点;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回升2.1个百分点。

 

  就业情况也显示出目前经济运行总体稳健——首季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万个,外出农民工人数同比增长3.4%,就业形势比较平稳。

 

  ■平稳较快发展有支撑

 

  盛来运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将会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

 

  短期来看,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第二年,一些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民间资本活跃度较高;中长期来看,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之中,这几“化”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东中西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会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另外,我国出口虽面临较大压力,但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保持适度的出口增长还是有希望的。

 

  对于坊间“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说法,盛来运指出,一季度GDP增长8.1%,CPI上涨3.8%,两个数据放在一起不可能得出中国经济滞胀的结论。他同时强调对物价问题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成本的推动和输入性通胀推动因素没有根本消除,仍需对后期物价的上涨保持警惕。“下一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盛来运如是说。

 

  ■政策预调微调将继续

 

  综合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及经济具体运行中实际存在的出口压力大、生产成本上升、资源要素制约等各方面因素来看,我国经济整体“软着陆”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如果要顺利实现“稳增长”、“稳中求进”,还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实际上,央行12日公布的3月份及一季度金融数据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广义货币量(M2)连续反弹,3月份新增信贷突破万亿元关口,创14个月来新高;存款增加;外储增加。专家在分析这些信号时表示,这都是政策预调微调后产生的效果。“稳中求进”是今年政策的主基调,因此货币政策呈现放松迹象。这对缓冲经济下行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有利,预计这样的货币政策趋势仍将延续至二季度。

 

  央行有必要放松货币闸门,少数分析师认为央行近期就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由于3月信贷增量比较高,4月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不大,而随着5、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的减少,央行调降存准率的可能性将增加。

 

  新闻内存

 

  房地产“降速刹车”

 

  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字,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6%,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3.6%和14.6%,房地产投资和市场明显“刹车”。

 

  由于前2个月房地产成交持续低迷,房地产加大了以价换量的范围,2月份以来,京沪穗深四大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均出现较大幅度回升。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4月初报告显示,3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上涨73.84%、32.77%、58.76%、76.20%。

 

  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呈现低迷,拖累经济增速放缓。但随着调控深入,一季度市场成交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走势,房地产“以价换量”范围在3月明显扩大,政策导向、资金紧绷和存量压力导致房价仍存下调空间。随着市场刚性需求“有条件释放”,楼市将有望逐步从“量跌价升”向“量稳价滞”转变。(据新华社)

 

  延伸阅读

 

  消费“马力”不足,谁来担当新“接力者”

 

  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已略显疲软之势。综合来看,同比增速“蒸蒸日上”的家具、装潢类,有望从汽车、家电类手中接过驱动消费增长的“接力棒”。另外,首个消费促进月的开展,预计也可“温和”地为消费增速增添几分动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同比下降1.83%和3.40%。分析师认为汽车行业难再现前两年火箭般的增长态势。房地产市场则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另外,同样受政策调整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一季度零售额增长0.6%,回落19.9个百分点。分析称,受高基数影响,今年家电增速不排除出现负增长。

 

  然而,同样是耐用消费品,尤其是在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没有扩大消费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家具、装潢类却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去年家具类增长率为32.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15.7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1%,高于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家具类增长25.4%,加快0.9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25.7%,加快0.2个百分点。

 

  考虑到今年400万套保障房将在年底建成、尚未限购的二三线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以及一线城市消费结构升级,在消费者寻求更环保、高端产品的带动下,家具与装潢类商品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也被业内寄予是下一批驱动消费增长的“接力者”。业内还预计,如果这两类商品一旦被纳入新的刺激政策行列,将表现出显著增长。

 
 
上一篇:新年定有新气象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