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创意|体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关于2018年度“文化产业双创扶持计划”申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下发。据了解,此次申报的支持方向为文化产业专业化众创空间、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重点为体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6个方面。
非常道创意评论: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重点支持的产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市场方面,文化消费占比越来越高。因此,文化产业“双创”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通知》明确支持方向为文化产业专业化众创空间、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重点是体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现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六个方面,注重其与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讲好中国故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带动等的一致。
此次申报的支持方向为: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支持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文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众创空间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创业孵化和创业教育培训,促进文化企业依托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01文化产业专业化众创空间
包括文化产业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文化企业举办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举办的众创空间,普通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举办的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众创空间。
02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包括文化产业领域创业培训、投融资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交易、国际合作等支撑平台,文化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等。
此次申报的支持重点为六个方面
1. 体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体现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
3.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 体现文化产业创业创新和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就业相结合。
5. 体现大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等方式,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发展。
6. 体现因地制宜,利用文化系统、文化机构既有空间和资源,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化厅(局)推荐申报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遴选25家左右单位,给予每家10-20万元的资金扶持,并在文化产业双创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推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化厅(局)根据本地实际,组织申报单位填写《2018年度“文化产业双创扶持计划”申报表》(一式3份)、提交申报PPT,并出具推荐意见,于8月10日前报送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以EMS寄出时间为准,并请同时报送电子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原则上遴选推荐不超过2家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院校可参照上述要求,将申报材料直接报送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
开发文化产业的意义是什么?
01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传统产业服务化:目前世界上最发达国家,GDP中80%已经来源于服务业,服务业对传统制造业起支配作用。关于近十年来各国经济发展差别的分析认为,原因就在于服务经济的发展程度;
2、服务产业知识化: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仅在于服务经济的总量比例,而且在于服务经济本身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日益居于主导地位。在服务经济同样发达的国家中,区别在于服务经济具有“新经济”的特征,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的动力。其中,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扮演了主要角色。
3、知识产业人文化: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最发达国家中,在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增长起着主要作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中,人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于是,现代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的主体。例如。在美国,文化娱乐产业(如影视和音像)已经成为最大的出口行业,在国内也越来越成为提升与覆盖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超级产业部门。
4、文化产业网络化:就文化产业自身而言,随着技术基础越来越转向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经济基础越来越转向网络经济(现代风险资本市场),就越来越超出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成为对传统的产业产生支配性影响,对经济的整体面貌起至关重要的变革作用的力量。
因此,传统经济服务化、服务经济知识化、知识经济人文化,文化产业网络化,这构成了国际性的产业发展基本走向。未来的“新经济”是“人文化的知识经济”。
02文化产业影响经济
首先,文化产业将为一大批产业生产附加价值。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发展的阶段,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只是刚刚出现,但是,很多人已经看到了,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与一大批传统产业迅速融合,这种融合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提升作用,使其价值迅速增加。还有广告业,旅游业等等,文化更是其生命力所在。最近,传统产业与“新经济”网络业的迅速结合,为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代表东方文化的文化符号对于我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的作用,正在日益地显现。
其次,文化产业将转换一些产业的价值主体。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高科技”产业越来越无法独立发展,而是成为“高科技”和“高文化”联姻的产业。文化产业在越来越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内容”,而高科技产业则成为这些文化产业的“载体”。显然,在这个发展趋势中,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价值主体。比如,美国的行业划分标准已将信息产业的定义从“信息载体”(硬件生产)改为“信息内容”,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信息娱乐产品,这一改就将信息业变为文化产业了。
没有人会认为建造一个百货商场应该通过收门票来回收资金,那么为什么有人却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通过收取“话费”和“网费”来回收通讯产业投资呢?
最后,创造新型的文化产业的“业态”,在对传统产业重组后将形成一些新型文化产业门类和就业机会。
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很弱小,产业的整体“转型”还进行之中,但是,实际上,各种新兴的文化产业门类已经产生,为我们这个处在转型中的社会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具体表现为在实现了高技术和高文化联姻之后,自身向“文化服务业”转化,并以文化服务业的形式向所有其它行业渗透。如信息娱乐业,提供个性化娱乐服务;如网络服务业,提供个人资讯服务、如教育服务业,提供教育及培训服务;如咨询服务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商务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等等;
根据上述分析,当代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逐步深入,直至起到全面支配的作用。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完全应该重新认识。
03现代文化产业特征
1.现代国际文化产业组织已经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可以实现无成本复制和传播、个性化与互动式服务、多媒体界面、虚拟现实、生活性的渗入,等等;
2.现代国际文化产业组织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大型国际化跨国文化传媒巨头,在文化产品的制作上实行大投入,并且通过国际化销售网络,实现高产出和高利润;
3.现代国际文化产业组织具有“范围经济”特征。大型国际化文化传媒巨头实行跨行业多方面经营,跨行业和超竞争的组合,以便实现范围经济利润,等等;
4.现代国际文化产业组织具有“网络经济”特征。大型国际化文化传媒巨头借助于网络经济和现代资本市场的金融杠杆,实现低成本的扩张与快速度的整合,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全面改造。(比如,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