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为传统制造业插上创意设计的翅膀
发布日期:2018-06-03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在其著作《大繁荣》中提到,现代经济的繁荣,由整个商业人群的新创意推动,它的发展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

  这意味着,创意是创新的源头,是创造力的核心。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其最终落脚点还是创意设计。为这一融合找对策,寻良方,关键还是要做好创意文章,实施“文化+”战略,以创意激发创造,以增量激活存量,不断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广阔的前景。

  佛山如何做好“创意”这篇文章,实施“文化+”战略,探索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之路?本期文化周刊,将从人才、市场、平台等方面,继续探讨佛山传统制造业与创意设计结合之路。

  聚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思想和创意推动。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自然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当下佛山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亟需面对的问题。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反映,文创专业人才招聘难度很大,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文创人才对薪资待遇要求高,导致公司文创人才缺乏。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则反映,对于优秀设计人才的认定标准和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领军型设计人才引进困难。

  事实上,解决人才问题,大体有两条路径,一是积极引进,二是本土培养。在佛山市发展改革局任职的毛保华认为,每天100多万人往返广佛两地,这里面包括了一部分创意人才,可以借助广佛同城的契机,创造更多的政策和物质基础,慢慢吸引他们入驻佛山。

  创新的源动力在高校,高校可以为佛山文化产业存储大量的后备人才。目前,佛山已经形成了狮山大学城、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网络,但整体规模还是稍显不足。

  纵观北京、广州、深圳这几个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他们在全国各地人才心中的地位,是很多地区都无法撼动的。市政府研究室科员陈宇峰曾对大学生毕业后为什么选择去深圳这一问题做过调研发现,最吸引大学生的,是深圳的文化产业基础、其背后拥有的广阔市场前景以及能接收到的即时行业信息。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佛山应将文化产业发展人才纳入佛山人才发展整体规划,实行更加灵活、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引进培养体制机制。制定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依托广州和本土高校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着力培养具有国内外较高知名度、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

  找特色

  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产业类别的特色小镇,就好比是这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门面和代言人。大家来到这里,第一件事,就是参观这些特色小镇,认识当地的文化产业。

  佛山拥有石湾陶瓷、环市童装、西樵纺织、盐步内衣、北滘家电等传统特色制造业。找准这些制造业特色,打造文化产业创意小镇,将有助于提升佛山制造业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佛山提出把文化作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核心要素的背景下,石湾正以陶谷小镇为抓手,对历史资源进行“保护性再开发”,在加快建设文化产业载体的同时,坚持“以陶文化为魂,陶旅游为体,陶商贸为力”的原则,大力推动“陶”文化与文化创意、商贸会展、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陶文商旅”产品链条,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谈到石湾,不妨看看同为陶瓷重镇的景德镇经验。

  近年来,陶溪川这个词在业界非常火。依托传统制造业,景德镇打造了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一站式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体验创意园区。据悉,陶溪川已在故宫博物院运营名为“御窑馆”的文创平台,在天猫、京东等平台也开设了旗舰店,实现了品牌输出效应。此外,陶溪川还通过打造青年创业平台和创意孵化器,渐渐形成了集创意、传统集市、线下商城、线上旗舰店为一体的“双创邑空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向勇认为,陶溪川文创街区借助文化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打造以高端品牌为龙头的园区业态,呈现出强劲的创新创意能力,非常值得佛山借鉴参考。

  靠市场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终究还是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在这过程中,政府更多是通过政策引导,来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初,佛山发布的《加快佛山文化产业调研报告》中提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从2015年实施以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扶持资金总额偏少的问题,全市文化企业特别是“三上”文化企业获得的扶持资金总额远低于全省先进地区,平均值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数,这导致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增资扩产和纳入文化产业统计的积极性不高。

  在此基础上,新修订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释放政策信号,强化融合发展,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信心。

  但政府并非万能。作为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的佛山,企业家对市场拥有着先天触觉。让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关键还是大力宣传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功案例,让企业家看到两者融合的机遇。

  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可以联动媒体、协会等机构,开展融合发展大调研,深入产业基层倾听企业家意见,与他们交流对话,搭建交流共享学习平台。

  事实上,企业家最关注的还是经济效益,哪里有市场,他们就往哪里走。在南海区里水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谭锐坚看来,制造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关键还是要有市场需求。“在本地培养消费群体,有消费力了,企业自然有奔头,久而久之,就会往文化产业领域靠拢。”

  对此,顺德区杏坛宣办常务副主任黄小波也表示赞同。“归根到底,还是要让企业看到市场,他们才会自觉地做文化。大型的文化企业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小型的文化企业发展一般较为困难,政府需要把更多关注点放在他们身上,多了解他们的需求。”

  造平台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工业设计城时,园区共有设计师800名。当时总书记提出,希望下次再来时,这里的设计师有8000名。这一目标,在2017年已经实现。据悉,截至去年,园区拥有超过8000名设计师、企业280多家,产值超5亿元。

  广东工业设计城从设计全产业链打造、高端人才引进、创新成果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断探索“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有力推动区域产业改革创新、打造创业生态、培育创新土壤、释放创新活力,为佛山、珠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做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打造文创平台释放创新活力,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成功经验,值得佛山借鉴。

  此外,南海区在近两年产业升级过程中,也着力推动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致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今年,中国领先的专注于产品创新的共享设计平台“洛客”落户南海,将为企业提供产品众创-产品设计-生产供应链-产品营销-投资等覆盖产品打造全流程的服务。

  对佛山来说,这样的创新平台需继续搭建。佛山传媒集团战略规划部主任黄义仲建议,佛山要逐步打造“一支柱产业一文创平台”的模式。

  例如,支持南海举办IOD国际设计大会、禅城举办建陶设计和陶瓷艺术周、顺德举办国际珠宝展和艺术博览会,推动设计成果和项目与资本及市场的融合对接,实现设计商品转化与市场化发展,真正实现“设计引领智造”。

  有了文创平台,与之相关的文创资源才能流转,这个市场才能真正被激活。

  据悉,接下来佛山还将搭建更多的创意设计对接共享平台,通过充分整合行业资源,连通并建设行业垂直互联网创新孵化器和加速器,为各行业的创新主体有效引入创新资源与智力支持,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上一篇:江西黎川县油画创意产业园:画出产业发... 下一篇: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惊艳亮相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