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今天在宁波隆重举行。从前两届的成果来看,动辄以亿元计的豪华大单,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作为拥有主场优势的宁波,还能从中东欧博览会中获得什么?笔者以为,还可以围绕建设名城名都的奋斗目标,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主场优势,借助中东欧博览会的平台,全面深化合作,为“六化协同”发展战略服务。
不妨对比梳理一下。中东欧16国,2014年,人口为1.2亿,国内生产总值1.55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29万美元。不少已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2016年,宁波市人口约为787.5万,人均GDP约为1.64万美元,宁波人均GDP与中东欧国家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可见,中东欧可以作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市场和借鉴对象,助力宁波发展。
交流发展理念,全面助力城市建设。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此多的专家学者、商界大咖云集一堂,发展理念相互交流一定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作为宁波国家级展会,相关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享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人才、交通便捷,可以通过主旨论坛等系列活动,深化合作发展,交流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提升建设品质,促进均衡发展,推进现代治理。
突出产业重点,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在推进产业高新化中,宁波具有一定的优势,去年还发布了《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这是宁波由“制造”向“智造”的冲刺,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的必然路径。这其中,较为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捷克工业4.0可以成为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参考标杆。另一个因素就是吸引高端人才。高端人才的作用有目共睹。在中国芯片制造中,一个海归尹志尧的团队就实现了中国芯片由追赶到超越。不妨借此家门口国家级的展会平台,大声吆喝宁波“3315计划”,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唱一曲“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努力借船出海,开拓稳定海外市场。稳定规模的海外市场是宁波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坚实基础。宁波外向型经济较为明显,2016年进出口6262亿元,其中出口4359亿元。其中,对欧盟进出口额为1350亿元,其中,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156亿元,增长12.6%。可见,增长迅猛,可持续增长空间巨大,但总量偏低,也容易波动。宁波应该抓住博览会的机遇,努力形成定期的外销商品集市,借鉴义乌小商品市场模式,将宁波服装、电子、模具、化工、汽配等优势产业和产品相对集中,统一促销,积极输出,定期开行中欧班列,以中东欧为桥头堡,大力开拓,形成需求稳定的海外供销市场,让质优价廉的“宁波制造”为城市国际化代言。
立体推介宣传,积极展示开放形象。在举办中东欧博览会期间,各大媒体广泛宣传宁波古老文明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可以以此为契机,组若干个分团组定向参观交流,扩大影响力,全方位感受宁波独特名片的魅力——河姆渡文明源远流长,四明山生态山青水秀,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虹卧波,宁波舟山港9.2亿吨货物吞吐量勇冠全球,“宁波帮”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无私大爱。这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是悠久博爱的东方文明具体展现,让人更真切地体会到“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迷人风采,必将征服四海宾客,进一步促进宁波城市国际化,让世界更了解宁波,让宁波更紧密地拥抱世界。
编辑: 郑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