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
从暂缓战略新兴板,到打击期货操纵,从传言的收紧中概股回归,到提醒壳资源炒作,再到今日媒体报道的叫停跨界虚拟产业并购重组......各种蛛丝马迹显示,监管层正在全力驱赶资金“脱虚入实”。
从股市到债市,从房地产到大宗商品,从互联网金融概念到壳概念,面对屡禁不止的炒作行为,一系列监管措施陆续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此前表示,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
“‘脱实入虚’,2012年之后就没有再‘实’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上周撰文表示,“没有增长,没有通胀,企业盈利下降,就业看上去还可以,剩下的只有滋长的金融泡沫。”
“6.6万亿的社融打下去,只换来了0.7个点的投资的回升。”刘煜辉称,中国或意识到自己已包裹在危险之中。
刘煜辉表示,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与负债端的成本出现了倒挂,裂口发散使得整个金融系统危如累卵,接下来3-6个月或是中国去杠杆的关键窗口。因为一旦境外的金融减杠杆的过程领先于中国,中国可能面临泡沫被被动刺破的风险。
监会这样做合理吗?此举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此,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的看法如下:
1、中国股市历来存在炒概念之风,从早期的金融概念、迪斯尼概念,到后来的稀土概念、互联网概念、自贸区概念、石墨烯概念、手游概念、VR概念无不如此。深圳有一家老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每一波当红的概念都被它玩过,到了今天这家企业仍然“泯然众人”,当年玩过的概念几乎都成为过眼云烟。
但是,对于“跨界吹牛逼”的上市公司,股民反而心生好感,认为管理层脑筋活,给大伙带来了赚钱机会。别以为中国股民傻,他们买这类股票的时候心理明白极了,大家都怀揣着投机的想法希望有傻子来缴“智商税”,最后真正交税的是跑得不够快、或者贪婪的家伙。
目前跨界定增的项目,80%可能都是为了炒作。也就是说,假如证监会一刀切下去,可以赶跑80%的骗子。但是还要看到,20%,或者10%的公司也许是真心想转型。证监会替市场做出选择,真的一定就好吗?
但证监会不管不问,真的一定就好吗?
事实上,在审批制下,这类问题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根本无解。但愿中国能早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施IPO注册制,让市场决定一切。而不是让官员、专家们替企业考虑,哪个项目该上马,哪个不该上马。
2、上市公司之所以热衷玩概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概念虽然在民间很火爆,但在股市里很稀缺。说白了,企业上市太难,好不容易挂个新三板,跟“植物人”差不多,基本上没有成交量。深沪股市IPO?排队可以排死你。
3、所以,禁止上市公司“跨界定增”,事实上断了风险投资的一条重要退出渠道,对于新兴产业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新三板迟迟不活跃,A股发新股继续如同便秘,那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4、此举将打击深沪股市的活跃程度,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因为个股的炒作题材会少了很多。当然,这有利于控制股市泡沫,保护信息不对称的小股民。
5、算不算因噎废食?大家自行判断吧。
6、赶快看看你手头的股票,有没有正在申报“跨界吹牛逼”的,如果有,你麻烦大了,至少一个跌停板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