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08 来源:东南商报
历经千年兴衰
保国寺坐落在江北灵山山坳。相传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有骠骑将军张意及其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此,后舍宅为寺,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灭佛,灵山寺毁,唐广明年间重建,赐额“保国寺”。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称“精进院”,后更名“保国寺”。元、明两代500年间,历经兴葺。
2004年7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尤嘎先生在考察保国寺期间,更是由衷地发出“宁波人民有创造力”“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赞叹,对宁波先民伟大的创造给予高度评价。
最神奇的“无梁殿”
保国寺大殿是全寺的主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它如同一位长者,用顽强的毅力,在江南多雨潮湿、台风肆虐、白蚁横行的环境下,艰难地走过1000个风雨春秋,开创了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我国江南幸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应该说,保国寺的精华正在于这座大殿。这是一座单檐九脊殿,平面进深大于面阔,呈纵长方形,在同时代的佛殿建筑中极为罕见。
整个大殿的全部结构皆用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枚铁钉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还巧妙地安排了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易看到,故被称为“无梁殿”。
无梁殿除建筑风格独特外,还有虫不蛀,鸟不入,蜘蛛不结网,灰尘不上梁之奇。结构独特,气势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