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上海最有料 宁波路子宽
发布日期:2013-12-04

时间:2013-11-27  来源:东南商报

   这段时间,资深藏友“静虚雅集”在雅昌艺术网“文房雅玩”论坛里发了一系列帖子,讲述自己在江浙沪古玩市场里淘宝的收获和心得。

  帖子一出,就受到众多网友兼藏友的追捧,更有人称赞其为“江浙沪古玩市场实战指南”。

  记者辗转联系上“静虚雅集”。对于网友的评价,他连说“不敢当”,他说帖子只是个人心得,远谈不上“指南”,“尤其在宁波那么多有名的藏家面前,我更不敢妄加评判了!”

  宁波“老底子”面临枯竭,外来高档品多

  1979年生人的“静虚雅集”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分公司的白领,收藏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的藏龄却不短,有11年之久。

  他说自己进步比较快,主要是得到两位海派名师的指点。两位师傅中,一位是海派画家,让他对艺术品的审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一位是篆刻名家,受这位师傅影响,“静虚雅集”也比较偏爱印章、印泥、笔筒等文气十足的文房件。

  年轻人接受能力强,腿脚也勤快,“静虚雅集”几乎每周都会到各地的古玩城逛逛。“基本上是在江浙沪藏市里逛,一来比较近,二来江浙沪藏品做得比较精细,对自己的收藏路子。”

  各方藏市有何特点?“静虚雅集”说自己不敢妄加评判,“虽然玩得比较杂,但我的主攻方向是文房件,其它的门类不多涉及,自然不能以偏概全地评论;再者,不同的投入适合不同的收藏方式和收藏市场,我每年的投入为几十万元,我的经验自然只对这个水准的藏友有帮助。”

  “静虚雅集”自己最推崇的淘宝地点是上海和苏州,“上海是南方的古玩集散中心,自然是最有东西可淘的地方,而且因为篆刻名家云集,古玩市场里还是时不时能淘到一些名家文房件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苏州也很会出文气的东西,常常能淘到不错的文房件儿。”

  浙江地区他跑过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和义乌。在他看来,这些市场的“老底子”藏品都面临枯竭,杭州和宁波相似,本地已经不大出东西,但好在路子宽,杭州外来的摊贩多,而宁波藏家特别喜欢满世界买东西,所以高档货很多。“比较失望的是绍兴、湖州和义乌,尤其是义乌,有的市场真是新货泛滥,几乎难见老面孔。”

  江浙沪各有特点

  最爱上海藏宝楼早市

  跑得多了,“静虚雅集”对每个藏市都能娓娓道来:

  上海的古玩市场,虹桥、中福和云洲是业内公认的三甲。“虹桥和中福回流的东西多,但价格也偏高,我比较爱逛云洲,因为这里除了回流,还有不少老派古玩商,老派古玩商大多是上海本地人,老藏家出于信任,出货时喜欢找这些‘老上海’,这些古玩品质可靠,价格也比较实惠。”

  苏州比较常逛的是观前街、老文庙,还有后建的富仁坊、园外苑,“现在园外苑基本瓦解了,部分去了南面的苏州古玩城,部分去了新文庙,此外还有新开张的鑫福古玩城……”

  到杭州会逛一逛杭州古玩城、吴山通宝城、吴宅等。“个人意见是,吴山通宝城和岳王艺术城最佳,确实有东西。但杭州的特点是懂行的藏家非常多,因此很难捡漏。”

  对于宁波,他在帖子里这样写道,“宁波是个港口城市,浙江文风到此地逐渐为经商文化所取代,往南愈盛,如温州。因此,浙南与浙北民俗迥异。而浙北(如湖州,嘉兴)反而与苏南(苏州,无锡)等地文人交往频繁,民风接近。宁波人爱做生意,也善于做生意。因此,宁波一直是日本海外回流的重镇。宁波收藏品市场的弊端是太分散,范宅,鼓楼,天胜……听宁波的朋友讲,南苑以高端为主,更大的宁波古玩城已经在规划中……”

  他告诉记者,早些年他很爱甬作家具的木雕工艺,到慈溪周巷等地淘了不少木雕小件,这几年这些资源接近枯竭,好的东西已经很难买到了。“和东阳木雕动辄整片雕刻不同,甬作家具的雕件都很小巧精致,铲地皮的摊贩喜欢把家具上的小雕件橇下来,拿到各地的古玩市场去卖。如今很多会所、私宅都喜欢将老木雕放进装修里装点门面,大件的东阳木雕适合装潢,就占了便宜,价格飞涨,而适合把玩的宁波木雕就跟不上这个潮流,价格涨幅不快。”

  至于早市,“静虚雅集”最爱上海藏宝楼早市,“周六早市是一个传奇的集市。每每“万商云集”,上海周边城市的收藏者更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地参加这个集市。今年年初,我苏州的朋友还靠着个破手电,在凌晨4点左右花400元‘抓’到一个黄花梨笔筒。后以4万元让于虹桥古玩城开店的朋友。”

  也有又爱又“恨”的,比如杭州的二百大早市:“不去会惦记,其热闹的气氛,像烈酒的香味吸引着酒鬼般;现在的二百大地摊,也是泥沙俱下,能捡个‘铜’就算运气好的……”

  至于宁波的范宅和金钟早市,“静虚雅集”表示“规模太小,场地局限,不太‘感冒’。”

  如今“捡皮夹子”少了,更多的是“打时间差”

  捡漏,自然是藏家之间“亘古不变”的话题。

  “静虚雅集”将捡漏形象地分为“捡皮夹子”和“打时间差”。“当下捡漏就像上海话常说的‘捡皮夹子’,不仅需要非凡的运气,更需要非凡的眼力。但现在古玩商的眼光越来越高,老底子也越淘越少,当下捡漏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通过打时间差捡漏,像高堂清雄等在雅昌里名气较大的宁波藏友,就很擅长捡这样的漏,早年他买了不少乏人问津的浅絳彩瓷器,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市场价格也越来越高了。”

  “皮夹子”难捡,但也并非捡不到。“静虚雅集”9月份在宁波溜达了一圈,就在天胜一个朋友处捡了两个小漏。

  一个“漏”是清代老料仿珊瑚手串,一共13颗,颜色和纹理都非常接近。他告诉记者,虽然如今珊瑚十分珍贵,但在清代,料器(玻璃)是比珊瑚珍贵得多的“外来物种”,以前他曾在上海云洲古玩城看到一串略次一点的,索价8000元,而这串手串的价格仅为800元。

  另一个“漏”是红漆小木鱼雕件。买的时候以为是黄杨木的,他觉得有趣就拿下了,心想挂在包上当小吊件也是种另类时尚。结果拿回家去仔细端详,不觉联想起一段往事:当年曾在宁波买过一个木质小鞋子,也是这种十里红妆的宁波工艺,几百元钱买来玩玩的,拍张照放在雅昌论坛里和朋友共赏,没想到一个广东大行的古玩商打电话来,花1000元钱买了去。他十分纳闷:一个大行怎会对这种小玩意儿感兴趣,就跟重庆一位对这方面有点研究的朋友说了说。朋友发了张照片给他,上面是一个模样相当的小鞋子雕件,并告诉他,这个雕件的木质其实是沉香木……这么一联想,“静虚雅集”突然发现这个小木鱼几乎和小鞋子雕件如出一辙,红漆掉处露出些许黑色的底纹,这正是沉香木的颜色。再一称重量,长3厘米、宽2.5厘米的雕件只有4.4克,而同样体积的黄杨木雕件重量应该在10克以上。毫无疑问,几百元的价格肯定是捡了漏。

  至于讨价还价的心得,“静虚雅集”在文章里这样总结:靠着脸熟、嘴甜,往往能买到一点小东西,尤其是文房类。当然,很多其实都是从别人手里加钱买下的,既然喜欢,心态就要放平,人家该赚的钱,就要给人家赚,这样才有下一次。

  ■相关链接

  三则江浙沪

  “淘古”小故事

  “静虚雅集”虽偏爱文房件,但总体来说玩得比较杂。记者在其中又捕捉了几件小小藏事和他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则是在他的“根据地”上海:先在珍宝馆一个好友店里淘得一方卧马钮石章,因为以前经手过一方铜马钮,比这方石更细腻,因此当时并未放在心上,但也带走了。未曾想抛砖引玉,当天辗转东台路古玩市场及云洲古玩市场,竟然分别收获品相更好的卧牛和卧龙钮老石章两枚,后者竟然还是“大开门”的陈巨来闲章,“这方印章是朋友店里的,这两天刚收进来,由于相熟多年,价格也非常‘友情’。”

  他在杭州二百大收获的象牙骰子也挺有趣。在论坛里他写道:“骰子六个面写着文人的六件雅事———拜月,思春,操琴,诵经,游玩,焚香。这件东西来自徽州的一个汪姓铲子。在木盒中一堆小物件中翻出来的,对我这样的资深淘客来说,是惊奇,是惊喜。毕竟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明代文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闲适,不像现在这般急功近利。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是真正闲适的慢生活,让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办。这件东西很小,应该属于秘玩品种。”

  宁波收的多为小件,其中一件颇招网友喜爱,是只有一角硬币大小的紫砂小青蛙。“静虚雅集”一拿回上海就被朋友“抢”了去。

  “静虚雅集”在江浙沪市淘来的东西当中,也有更抢眼的大件,但更多的是这些价格也不算太贵的小玩意儿,兴致所至,连簸箕都当宝贝收了。他的“淘古”历程告诉我们一件事———收藏真的不在乎钱多钱少,有心人处处都能“淘”到生活的乐趣!

 

 
 
上一篇:鄞州修缮宁波帮严氏建筑群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宁波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