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08 来源:东南商报
作为宁波的地标性建筑,灵桥历经战争破坏、环境侵蚀、船只撞击,已病害缠身。2011年发生严重撞船事故后,灵桥被“诊断”为危桥,并在一个月前正式开始大修。
昨天,来自灵桥大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息显示,目前灵桥大修正处于栈桥搭设和门吊安装阶段,相当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那么,灵桥究竟是如何按照“修旧如旧、原地维修”的原则进行大修的呢?
记者专门采访了灵桥大修“手术”的“主治医生”———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这台“大手术”主要有难度不同的9个步骤。其中,拱肋拆除及维修和维修后结构安装两个步骤的难度系数都达到了五星级。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王洁瑾
第1步:
搭设施工栈桥和龙门吊机
◎难度:★★
栈桥搭设和龙门吊机安装相当于动手术前准备手术台,为下一步的拆卸安装等准备施工平台。这一步技术难度不高,但是由于作业水域复杂,航运繁忙,并且桥下通航净空低,栈桥搭设完成后,将与灵桥、便桥形成的狭长水上通航“隧道”,因此,安全风险高。
为确保水上作业和通航安全,相关部门在灵桥上下游设置了警戒点和待驳点,并建立了水上安全警戒体系。大修期间,需要过往船只在作业区域按要求做好有序通航。
第2步:
拆除桥面沥青及安装拱肋横撑
◎难度:★
沥青混凝土桥面及附属设施拆除将采取常规的施工方法。
同时,施工单位将安装临时的拱肋横撑,为下一步拆除吊杆、拱肋横向连接及桥门架做准备。
据介绍,这一步相对简单,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能算是一个热身项目,而之后的桥面系和吊杆拆除才算进入正式“疗程”。
第3步:
拆除桥面体系及吊杆
◎难度:★★★
灵桥桥面体系是直接承受汽车荷载的结构,包括桥面板结构、老纵横梁体系、下平联斜杆及过桥管线等,其中桥面板为1994年大修时使用的开口肋正交异形板。
桥面体系的病害较为严重,桥面板病害就好比是人的“五官”骨骼产生了“骨裂”,在检测中就发现大量焊缝开焊,顶板多处纵向裂纹;而纵横梁有多处变形、弯扭,就像是人体的肋骨受到撞击产生了“内伤”。
本次大修将更换力学性能更优的闭口肋正交异形板,对扭曲的纵横梁进行修复加固,并更换两侧人行道托架,提高桥下净空。
吊杆病害主要是局部锈蚀、裂纹,就好比是人的“四肢”受了外伤,将对其进行局部加固,并保留吊杆上的战争历史印记,以免损坏其文物价值。
对这些构件更换加固前,需先将其拆卸下来,拆除顺序为:先拆除桥面板结构———拆除老纵梁———拆除下平联斜杆———拆除系梁———拆除老横梁———拆除吊杆。
拆除时,施工单位将基本采用氧割方式进行分块切割,以满足吊装和运输要求。
切割时,为保护好原钢构件,将做好分块方案,切割时尽量采用半自动和手工切割,以免伤害需保留的钢构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纵横梁间均采用铆钉连接,老纵横梁矫正后将保留使用,故拆除时,施工人员必须拆除连接铆钉,不得随意切割,并小心翼翼不破坏保留孔眼。
第4步:
施工平台及拱肋支撑架安装
◎难度:★★★
灵桥的桥位两端位置狭小,但维修原则要求就地维修,又需要占用较大的场地。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工程维修人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原桥位重新打造一块施工平台作为施工场地。
施工平台安装好后,再在施工平台上安装拱肋支撑架,用于转换拱肋结构自重荷载,为拆除拱肋做准备。
第5步:
拱肋拆除及维修
◎难度:★★★★★
拱肋为灵桥的承载骨架,经检测发现往上游侧不断偏斜,钢结构内部锈蚀严重,拱脚板厚损失近1毫米。拱肋病害就好比是人体的脊椎骨受内伤,并正在逐渐加剧。为治好灵桥日益严重的“脊椎病”,需要将拱肋分段拆除,在原位修复加固。
为了不改变其截面外形,保留其文物价值,“主治医生”采用在拱肋内衬钢板的方法加固,而内衬钢板加固对施工工艺有极高要求。
灵桥历近80年运行,其间经历多次维修,其受力状态已很难测量;加之拱肋内部空间狭小,操作空间非常有限;而内衬钢板最重块件约2.3吨,新增板件与老板件之间采用铆钉连接,铆钉孔群密集,节点区域特别复杂,新老构件匹配难度很大。
施工人员针对技术难题,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想出了许多办法:对原铆孔进行仔细测量,仔细地将上万个铆孔、细部构件逐一画下图纸、记录它们的尺寸结构和位置,并对灵桥原设计时采用的英制单位进行公制换算,并精确到0.01毫米。
随后,根据原铆孔位置对新板进行配钻、加工,严格控制配装误差,保证安装时能够准确的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