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文化入味 乡村升级
发布日期:2013-11-04

 时间:2013-10-31  来源:浙江日报

 

  每逢周末,慈溪市观海卫镇鸣兴村70来岁的箍桶匠人叶秀章总是格外忙碌,他家的箍桶店宾客络绎不绝。相比赚钱,更让叶秀章欣喜的是,一个个经他亲手制作的泡脚桶、木盆等,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魅力。

  叶秀章所在的鸣兴村位于鸣鹤古镇中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国医文化、盐仓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等源远流长。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鸣鹤风景区开发的推进,古镇里专门辟出了民俗文化特色景观区,国医馆、青瓷馆、红木馆、红铜炉馆等相继开馆,让村民和四方游客在感慨自然美景的同时,更领略了村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情。

  美丽乡村建设掺入文化味,鸣兴村的“蜕变”之路,正是慈溪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打造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慈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大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提升农村文化礼堂、村落文化宫、“农家书屋”建设档次,镇、村文化设施平均面积已居全省首位。目前,慈溪已累计启动建设中心村20个,涌现出周巷镇万安庄村、长河镇大牌头村等先进典型。

  全长约40公里的慈溪南部沿山线,既是慈溪的主要生态屏障,又有着上林湖越窑遗址、童家岙文化遗址、徐福东渡遗址等诸多文化遗迹。“家还是家,院还是院,却没有了原先的杂乱。”观海卫镇双湖村虞大伯的家位于杜湖边,门前古树成荫,院中桂花飘香,整个庭院依山傍水,堪比大师笔下的风光大作。“孩子没能把我劝到城里去住,反而有了回农村的想法。”虞大伯笑着说。去年以来,慈溪斥资3亿元建设南部沿山精品线,引导沿山线一带村庄,在加快整体景观塑造提升的同时,加大传统文化挖掘力度,形成村庄洁净、景色美丽、文化出彩的美丽乡村格局。

  有着慈溪特色的文化礼堂,成了村民们重温传统文化的新阵地。在坎墩街道坎东村的农具博物馆里,陈列着各色棉花加工、纺纱等工具,这些工具多是村民家家户户传下来的宝贝,一边的廊墙上还张贴着村史村情、民风民俗等。村干部胡央聪结合这些实物与资料,向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讲起了故事:“坎东村一带原先是一片围垦滩涂,种棉制棉一直是当地主要产业,后来随着移民越来越多,各种思想文化交融,形成了慈溪人兼容并蓄、善于开拓的精神……”如今,伴随着文化礼堂建设,这种小型博物馆已在慈溪农村遍地开花,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村民们在亲切之余,增添了对历史文化的领悟与传承。

 

 
 
上一篇:金融细则出台尚无时间表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宁波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