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9-16 来源:宁波晚报
受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向好、优先股有望在部分银行股率先试点等利好因素的推动,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放量攀升。上证综指重返2200点整数位并收获3%以上的涨幅,两市成交则大幅放大至逾3100亿元。
当日上证综指以2151.35点的全天最低点小幅高开,全天基本呈现单边上扬态势。临近尾盘沪指上摸2218.53点,最终收报2212.52点,较前一交易日大涨72.52点,涨幅高达3.39%。深证成指收报8504.74点,涨224.40点,涨幅也达到了2.71%。
沪深两市成交同步放量,分别达到1789亿元和1362亿元,总量超过3100亿元,显示市场做多意愿强烈。
数据趋暖政策利好
受“优先股或在银行率先试点”消息刺激,银行板块集体大涨,且整体涨幅高达近7%,表现相对较弱的工商银行涨幅也在4%以上。券商保险板块紧随其后,录得逾5%的涨幅。传媒教育、医药生物两板块逆势小幅收跌。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符合预期、PPI降幅收窄,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复苏的预期。媒体报道称优先股将在部分银行股率先试点,推动这一权重板块集体走高,并对大盘形成带动。
优先股试点预期促银行股集体发力
9日,农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涨停,排名A股总市值第二位的工商银行也有4%以上的涨幅。
究其原因,一则与优先股相关的消息导致了银行股的集体发力。有媒体报道称,部分银行将下一步解决核心资本压力的方向锁定于优先股。浦发银行、农业银行被认为可能成为试点银行。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示,优先股相关规定在未来几个月内出台的概率较大,实际发行最快于明年上半年启动。
事实上,自今年5月证监会透露正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优先股研究工作以来,这一在国际市场常用的融资机制就一直受到市场各方的密切关注。近期,证监会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时表示,建立优先股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开展试点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A股后市或现结构性突破
经历了长期低迷之后,弱势A股或正酝酿向上突破。不过,在“齐涨共跌”时代悄然逝去的背景下,这种突破或仍延续“结构性”的特征。
作为今年以来结构性行情的主角,创业板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已逾七成,大幅超越全球主流指数。蕴藏在经济转型中的成长性机会,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目光。截至二季度末,偏股型基金在创业板的配置比例首度超过10%,跃升至12.1%。
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板之外,A股更多的热点或来自经济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近期“自贸区概念”和“土地流转概念”的轮番走强,已经开始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在诸多机构看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在即,投资者对于各项改革的预期以及未来各项实质性改革举措的推出,都有望为A股市场营造更多结构性机会。
企业互保危机如何化解
“未来中国金融改革所释放出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能量值得期待。”今天上午,在杭州举行的第六届WTO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暨第一届全球浙商创新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迈伦·斯科尔斯这样评论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该论坛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
全球的期货期权定价机制都是以迈伦·斯科尔斯的理论为基础,因而,当年逾72岁的迈伦·斯科尔斯第三次来到杭州,依然能迎来一大批企业和学术界的追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