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文化建设“提挡加速”
发布日期:2013-03-18

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13-03-14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安徽省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应抓住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安徽实践

 

近年来,安徽省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文化强省建设《实施意见》、《实施纲要》及7个配套文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快速提升,文艺精品好戏连台。文化惠民工程提速扩面,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勇夺“五连冠”。

 

代表委员观点

“走出去”唱响“中国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省话剧院副总经理朱海燕建议,加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度。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努力把官方渠道与民间渠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整合起来,不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发挥中国文化中心和海外孔子学院、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等民间力量作用,努力推广华文教育。

 

强化创新提升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建议,打牢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为文化创新注入足够的底气。从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入手,针对文化资源的不同类型、不同内涵特点、不同消费群体,突出创意创新、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之路。

 

金融支撑助企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建议,设立政策性“国家文化产业银行”。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发展,走向海外市场参与竞争。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低门槛、低利率优质服务,解决创新创业资金瓶颈,真正做到金融对文化的扶持。

 

推动科技融合培育新业态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夏涛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角,市场为导向,大力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组建语音信息、动漫等产业研究院,面向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努力提高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培育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文化科技企业,不断增强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

 

专家视角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关键是要结合安徽实际,充分发挥文化大省资源优势,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从精神层面抓起,大力培育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安徽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一流文化精品。

 

要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阵地建起来、用起来、转起来。加快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步伐,推动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比翼齐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用好用足现有扶持政策,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构筑文化人才高地。沈跃春(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上一篇:文化产业将获益大部制改革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宁波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