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温州金改期待更多政策松绑
发布日期:2013-03-14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张妍婷20130310

 

20123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并确定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12项主要任务。

 

转眼,温州“金改”将满一年。作为中国“金改”的样本,今年全国两会,温州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三天前的全国人大浙江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长陈金彪在谈到“金改”时坦言,目前的工作与民众期望之间还存在三个落差。

 

有落差,才有改革的动力和空间。今年,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金改”突破之年,而突破的关键,在于更多的政策扶持。

 

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州的代表们将许多“金改”建议带到了北京。

 

现有政策红线,让“金改”实践者顾虑重重

 

作为温州“金改”的实践者,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对“金改”目前遇到的瓶颈有着切身体会。

 

华峰集团是温州“金改”的一个标杆。集团目前拥有两家自主上市公司、三家特色金融公司、四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总资产全国数一数二,另外还有一家成立不久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尤小平说,华峰小贷公司一度是温州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的首选,但直到如今,也没有进一步上报转制申请。

 

“我想等配套政策完善。” 尤小平告诉记者,温州人都有金融梦,当初成立小贷公司,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冲着能够转村镇银行,但他止步了。

 

尤小平解释说,从理性角度出发,既然是金融机构,接受银监会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按照银行的经营模式来发展村镇银行,能否发展成功,还需要观察。同时,温州金改的核心其实还是利率市场化,但这点很难。如果转制为村镇银行,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背景下,老百姓肯定选择更为安全的国有、商业银行。

 

在小贷公司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去年8月,尤小平又牵头成立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然而,一段时间实践下来,尤小平觉得资金管理公司就是“四不像”——不像银行、不像信托、不像投行、不像基金。如今,资金管理公司已经募集了1个亿的民间资金,但到底怎么去投放,尤小平仍然有诸多顾虑。

 

但尤小平说,总需要人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浪潮中允许你尝试,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成功了你能享受到改革红利,失败了也本该承担风险后果,这都是正常的。改革创新就是做‘四不像’,只要不碰法律红线,都要去尝试。”

 

“金改”空间很大,但需要来自顶层的设计

 

和参与“金改”的企业一样,温州当地政府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长陈金彪说,过去一年里,温州“金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比如说,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我们构建地方的村镇银行,包括非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资本管理公司等等;区域资本市场体系,我们建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民间资本借贷服务中心,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关于监管体系,我们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仲裁庭、金融法庭,服务上还发布了温州指数。”

 

但陈金彪也承认,在“金改”道路上碰到一些障碍。比如法律体系上还有空缺。怎样的民间融资才算合法,需要法律体系保证。另外,“金改”过程需要一大批法律、会计、征信等中介机构支撑,中介机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不到1年时间,要完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是不可能的。目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靠国有、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作为辅助渠道,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让民间资本成为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陈金彪说,“金改”需要自下而上的创新,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现在民间的创新热情很高,但有些领域是红线,比如,村镇银行的发起,这个需要顶层设计来制定门槛准入制。比如民间资本借贷服务中心,贷款人和借贷人一交易就会发生税收问题,能否优惠,或者在初创期间能够免税,这个需要国家税务部门制定政策。

 

“金融改革并非包治百病,许多措施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今年的金融改革依然存在较大的突破空间,许多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松绑。” 陈金彪说。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把文化科...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宁波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