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石力群:加快金融改革方能遏制影子银行发展
发布日期:2012-12-20

2012-12-20文章来源: 金融界

 

鄂尔多斯楼市崩盘、许多楼房商铺3折出售,炒房军团更是将豪车低价处理来获取现金流;温州房地产市场也不乐观,炒楼客跳楼在近期频发。另外,信托产品在近期也有变质现象,违约风险逐步提高等等一些列的危机现象频现,或许很多人要归结为投机炒作使然,但背后更多的是“影子银行”推波助澜。 

 

事实上,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把银行贷款证券化,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或进行信贷无限扩张的一种融资方式。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这时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赢利下降、银行倒闭等。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轰动全球的代表作当属次级债风波,其中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在中国则表现为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这其中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当属小贷公司,在长三角、东北地区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随处可见。这种融资方式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是利率管制下的一种市场正常套利行为。目前一些地方的民间利率水平,已经高达年息100%,而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法定为6%左右。我们知道,资本往往是逐利的,在如此大的利差面前,无论是个人储蓄资金还是机构放在银行账上的闲置资金都会寻找利差来获得收益。事实上,套利民间利率和管制利率利差行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企业急需资金,而银行贷款审批手续繁琐复杂以及额度的限制等因素,致使企业冒险寻找民间高成本资金救火,使得很大一部分非银行机构和个人尝到了“甜头”。中国的“影子银行”开始迅猛发展。 

 

近两年,银行理财产品不断变换新的样式来吸引储户的眼球,其总规模从2006年的4000亿元激增到目前的7万亿元!近18倍的乘数背后必会滋生诸多社会问题。临近年末,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大幅亏损,储户怨声载道,某银行还爆出员工失信更是反映出银行理财产品乱象丛生。银行表外花样翻新的理财业务,对于金融系统而言,风险几乎为零,因为早就转嫁给市场投资者了。并且,银行的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原本可以补充共同基金的货币,加之国内证券市场多年来的低迷走势,更加助长了银行滥发理财产品的不正之风。 

 

此外,小额贷款公司是搭建民间闲置资本与融资方的桥梁。民间借贷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主要原因还是要归结为民间资本的大量沉积,资金需要寻求保值增值。在购买固定资产的同时,通过拆借获得高额利息是很多贷款人所亲睐的。以江苏小贷公司为例,截止上月(11月)月末,全省已经开业小额贷款公司497家,贷款余额1028.3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4894.81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23.79亿元和2116.7亿元。经过5年发展,江苏小贷公司机构数量接近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信贷规模超过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对外融资将近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均位列全国第一。乐观的判断,如果这些资金能够流向农业发展、实体经济固然是好,倘若监管不严、督导不利,将会加大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全球知名投资银行都对我国的“影子银行”风险提出过警示,随着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规范贷款现象的有效治理,“影子银行”的扩张规模将会得到遏制,从而降低我国金融市场风险。 

 

所以对于所谓“影子银行”风险的整顿,只会抬高相关领域的风险溢价和交易成本,逼迫一部分资金分流出去。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应该是利好,但是就目前金融监管以及近期所提到的金融改革速度来看,短期之内想要快速降低影子银行给国内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还是有一定难度。

 
 
上一篇:2013艺术品市场:在调整中前行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