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业界新闻
 
风险“压境” 担保公司整顿求生存
发布日期:2012-11-13

2012-11-12文章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今年以来,广州、北京、江苏、内蒙古等地方金融部门在担保机构年审之际也挥起‘整顿’大棒,力求将违规经营的担保公司‘扫地出门’,其中部分地区已发文暂停担保审批事项。  

因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银行贷款迟迟没有着落,这是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共同的心事。为弥补信用不足,企业找上担保公司以求担保,并愿意拿出担保额的1%3%作为回报。这时,担保公司成为一道介于银行、企业之间的防火墙,抵挡来自企业逾期或无力偿还所引发的贷款风险。不过,现在这层防火墙也“扛不住了”,风险沿着企业—担保公司—银行金融机构的链条蔓延。  

风险“压境”,各地监管部门和担保机构以行业整顿为筹码,开启自救之路。2010年至2011年间,已有深圳、温州、山西、河南等地监管机构先后扬起“担保整顿”旌旗,对担保行业展开风险排查和审批放缓;今年以来,广州、北京、江苏、内蒙古等地方金融部门在担保机构年审之际也挥起“整顿”大棒,力求将违规经营的担保公司“扫地出门”,其中部分地区已发文暂停担保审批事项。  

难抵代偿重压  

老徐是温州一家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总经理,这位有着丰富银行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衣着光鲜,却难掩颓意。“原来自己也是从事银行工作,对资金出借和风险把控认识较清,但加盟担保公司之后,公司却一直亏损,常常是一笔代偿就把整年的利润吃了。”电话那头的他颇为伤感。在此情形下,部分大股东相继退股离场,剩下的股东则摇摆于是否增加担保业务之外的“副业”。  

“原来股东很多,现在退得差不多了。”老徐向记者诉苦,公司自2009年以来一直入不敷出,在获得4倍的银行杠杆后,1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撬动起4亿元的资金盘子,但业务做了很多,却不幸遇到跑路的贷款企业,公司不得不为其代偿上千万资金。正是这一点彻底吞噬了公司每年仅有的利润空间。于是,“有人提议拿出一部分资金做账外经营,但股东会一直争吵得厉害,一个体面的大公司一旦走上那条路就回不了头。”  

老徐谈及的“不归路”是指拿一部分资金做高息放贷业务,高风险但高回报。这种担保公司与民间借贷的“合谋”在温州并不鲜见,但眼下全国多个城市的“担保整顿”大幕已拉开,担保牌照来之不易。老徐公司的股东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保住牌照只得将自己实体经营的利润划转过来,填补担保窟窿。  

陷入亏损泥沼的不单是老徐,四川、广州、河南、内蒙古、山西等地均出现此类情形。一位不愿具名的四川担保公司负责人透露,担保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管理上比较混乱,风控能力参差不齐,亏损的公司不在少数。据他透露,四川的担保公司既有国有独资的,也有中外合资和民营的,不同背景的担保机构在银行获得的杠杆比例也有所差异,其中国有担保或中外合资担保机构可获得高达9倍的资金杠杆,而民营担保公司普遍在5倍左右。整体上看,民营担保公司的亏算幅度大于国有担保公司。另据统计,从今年上半年江浙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上看,民营担保的贷款不良率4倍于政府背景担保公司,担保行业洗牌迫在眉睫。  

各谋自救出路  

在企业逾期或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担保机构无奈为之代偿,但有些风险担保公司也“兜不住”,需要外援。当代偿资金超出担保公司的承受范围时,谁来为担保公司埋单?在此,山西、贵州、江浙等地在整顿中寻求更多自救之路。  

2010年以来,一场以暂缓新设担保机构、排查现有担保机构为主题的整顿活动在全国多地展开。今年年初,浙江发布《关于暂停新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审批的通知》要求,重点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是否存在资本金抽逃、保证金挪用以及公司股东、高管以个人名义从事资金拆借、集资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情况。一经查实,在年度年检年审中坚决予以清理和注销。随后,该省公布《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五年规划》(2012-2016年)对担保机构进一步压缩,计划到2016年末,把浙江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总数从目前的676家精简到400家左右。今年9月,厦门、安庆等地同样叫停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审批工作。而在华南地区,华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创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涉嫌“骗取贷款罪”被立案侦查,广东的担保整顿风波未曾停息。一位广州圈内人士透露,广州金融办已向90多家融资担保公司发出风险提示函,并根据这次排查摸底写出一份《调查报告》,目前已有多家担保机构出局。  

除了整顿与排查,各地不断探寻扶持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策略,业界则尝试创立行业联盟,合力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在保余额总计19120亿元,其中八成为民营及外资控股。通常来说,担保机构以2%左右的担保费覆盖100%的资金风险,这种盈利模式本身存在争议。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信用环境下,公司单纯做担保业务本身很难盈利,拓展“副业”实属无奈之举。而为进一步扶持担保行业发展,福建省持续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补偿资金,其中2010年至2012年间,该省一共拨付风险补偿资金1.1369亿元,惠及81家担保机构。贵州、温州、东莞等地则加快开设再担保中心,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增信,分化风险。  

与此同时,由10家担保机构联合发起的青岛担保行业联盟近期浮出水面,依托集体力量,联盟开始加强与银行、信托、基金等建立合作关系,以拓展青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促进担保行业健康成长。业内人士认为,担保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发展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出现违规迹象,监管部门对此加以整顿对整个行业来讲并非坏事,但整顿并非长久之计,如何优化担保行业的盈利模式,探寻行业未来出路至关重要。

 
 
上一篇:2013艺术品市场:在调整中前行 下一篇: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
【关闭本窗口】
2007-2024 宁波民和控股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三维网络 浙ICP备08105267号